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参加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战士中,有数万名炎黄子孙,他们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被招募或拐骗赴俄劳作的华工。1920年3月29日,在俄共(布)“九大”的报告中,列宁赞誉他们为“国际主义战士”、“我们同盟军中一支最忠诚的队伍”。在这批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中,出生于沈阳的包其三(又作包清三、包吉山),从1918年到1923年,在苏俄大地血战5载,为捍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2.
23.
姜建中 《世纪桥》2010,(17):24-25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于1920至1927年间先后五次来华,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其中1925年第四次来华,为了落实莫斯科关于结束罢工的指示,帮助中共中央制订停止罢工的具体措施。本文根据俄罗斯公布的档案资料,对维经斯基第四次来华的具体时间进行考证,认为维经斯基于1925年7月初来到中国,1926年1月回莫斯科,这次来华工作有半年之久。这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是一次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会议,会议围绕官僚主义和党内民主问题进行了不同意见的充分交流。党内都认识到官僚主义成为党的肌体上的脓疮,要清除这一脓疮,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会议最后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决议,决议重申和规定了一系列必须实现党内平等与发展党内民主的主张和措施。但另一方面,由于这次会议召开时国内战争还没有结束,也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这次会议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5.
王进芬 《求实》2008,30(4):14-16
列宁非常重视法制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主张,在他这些主张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依法执政思想.他强调,党执政后必须依靠法律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6.
回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时,在由他书写的文件中经常遇到关于他的法律活动方面的知识.1921年3月7日,在填写出席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履历表时,В·И·列宁在教育一栏中指出:1891年毕业于(作为校外考生应考)彼得堡大学法律系.1921年5月24日,在俄共(布)第十次全俄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中,他填写关于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27.
维经斯基(1893-1953),亦译作威金斯基,全名格里高利·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又名查尔欣,中国名字伍廷康,笔名魏琴。生于俄国一个林业职员家庭,当过印刷工。1913年去美国谋生,加入美国社会党。1918年回到苏俄,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捕流放。1920年1月,在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工作,4月,被俄共派遣来华工作。1921年春回国后任远东局秘书(负责人)。  相似文献   
28.
列宁不仅缔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且提出了一套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我党的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都十分重视从列宁和俄共(布)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注意高举列宁的伟大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推进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俄罗斯联邦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于2003年12月7日举行.俄共全力以赴迎接杜马大选,力图获得杜马第一大党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在这次如期举行的杜马选举中,俄共受到重创,得票率仅为12.7%,比1999年几乎减少一半,沦为杜马第二大党.造成俄共此次杜马选举失利的原因,既有社会、政治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俄共自身策略方面的严重失误.此次杜马选举的失利把俄共推向了十字路口,使俄共面临自1993年重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是继续萎缩直至最后消亡,还是痛定思痛通过改革重新走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30.
共产国际成立后,欧洲革命形势高涨,但否定共产党的思潮和资产阶级的迷惑性宣传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这一背景下围绕着共产党作用问题出现了较激烈的争论。争论由外至内,延续到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成为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共产国际对这一问题立场鲜明,即高度肯定共产党的存在意义和重要作用,强调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和建设共产党的必要性。我们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原则,全面、历史、辨证地看待和分析共产党作用问题的争论及共产国际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