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089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2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如何保障自己的债权得以实现呢?我国民法为债权人设计了三种制度:一是事先保障,即债的担保制度。二是事后保障,即违约责任制度。三就是债的保全制度,此制度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即通过债的对外效力最终实现债权人的债权。本文仅就其中的代位权制度进行探讨。 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合同法司法解释中称其为“次债务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代位权制度最早出现在《法国民法典》中,《日本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对此也有规定。我国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专门就代位权作了规定和解释。 依据《合同法》和《〈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债权人对债务  相似文献   
942.
因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权利质押中并未将一般债权质押列举在内,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分析一般债权质押存在的现实性、应具备的条件、设定、效力及实践中若干疑难问题等内容,剖析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达到权利质押制度完善之目的。  相似文献   
943.
段宇岩 《工会论坛》2007,13(5):146-147
保全债权是代位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理论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代位权的债的保全功能,就必须协调以下两方面的矛盾:确保债权人地位平等与充分鼓励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间的矛盾;债务人处分自有财产的自主权与限制债务人对因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而取得的责任财产的处分权之间的矛盾。在实务方面,必要的程序性规定是保证该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建议通过今后的立法及有权机构的司法解释来增强该制度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44.
从地方政府的负债恶化和预算法修改的呼声入手,评析地方政府的各种对策,在财政联邦制的框架内,以地方政府的举债权和规范市政收益债券为切入点,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的合理和制度性划分,方法寻求到一个契合中国目前国情的财政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945.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络虚拟财产一般包括游戏装备、QQ号码等,具有无形性、易变性、对网络环境的依赖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网络游戏发达国家(地区),如韩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探讨了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46.
丁彩霞 《前沿》2006,(4):155-157
侵害债权行为是20世纪以来各国普遍建立的一项制度,本文对其法律后果进行分析,并对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承担提出建议,以加强对该制度的认识,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947.
通知是整个债权让与制度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债权让与在让与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对债务人生效;债权让与通知是一种观念通知;受让人可以成为让与通知的主体;让与通知在当事人法律地位、诉讼时效、二重让与、让与人破产等诸多情况下均发挥效力;让与通知撤销须经受让人同意。  相似文献   
948.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权威部门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资产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溢价配股或增发直接给股东带来净资产增值收益、股权分裂也强化了股权融资的偏好、信息传递机制失灵、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另外指出了偏好股权融资的影响及对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早日实现股票全流通。  相似文献   
949.
孙维飞 《中外法学》2023,(1):221-240
假如中国法就买卖合同履行时的物权变动不采无因性模式,那么,由于可从清偿视角分析物权变动,独立的物权行为概念就是不必要的。由此,即无必要采取有因物权行为的模式。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中,可停留于“清偿”“抛弃”等概念的中度抽象状态。就履行过程中的意思瑕疵,基于清偿作为法律行为的视角,清偿概念可解决物权行为概念能够且应当解决的问题,而物权行为概念并不能解决清偿概念能够且应当解决的问题。因此,独立的物权行为概念对于问题的解决既显不足,又显多余。另外,自清偿视角看,通常对于所谓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为仅依债权行为和形式并不足以解释物权变动之发生,须辅之以清偿视角,即买卖合同之清偿导致所有权变动,清偿既包括交付等事实行为,也包括法律行为下的清偿意思。所有权变动的意思包括在清偿意思中。此种模式不妨称之为物权变动的清偿模式。  相似文献   
950.
美国次债危机,为全球金融市场及其监管敲响了警钟。这次危机过程中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形成和爆发,用传统的危机成因理论已不足以进行解释。笔者对此次危机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种全新本质性的特质-信息的溶解性扩散。以此为基础,对次债衍生品市场的法律监管提出了新的视角。在“信息溶解性扩散”的背景下,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累积以及风险的接触性传染,金融法律监管制度的理论和模式需要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