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项平 《新湘评论》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72.
在宗教问题上,冯友兰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早期时,他力主以"诗歌的态度"来看待宗教,反对简单地否定宗教;中晚期时,他认为哲学能比宗教更好地解决人生价值问题,提出了以哲学代替宗教的命题。事实上,冯友兰主要是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宗教,他未能看到宗教存在发展的深层社会根源,不免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项平 《学习导报》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74.
冯友兰与"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保友 《新视野》2006,1(6):52-55
通过考证,本文试图指明,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在李约瑟之前,就已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并尝试回答了“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的问题。在冯友兰看来,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农”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以直觉为主、主客不分的思维方式,是中国未能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对“李约瑟难题”的探究,是冯友兰一生哲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发展过程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5.
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己……  相似文献   
76.
肖焱 《理论月刊》2010,(5):49-51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思辨的学说,"觉解"和"意义"是其基本的出发点,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是其形而上学理论基础。这种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强调要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就要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它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突出公利、强调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等观点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它仍存在一些偏颇。  相似文献   
77.
《三松堂自序》与《五十自述》分别是冯友兰和牟宗三作为自传性质的两本文集。在成长阶段,冯、牟二人都有重视学问的家风,冯氏深受绅士情结影响,牟氏更多处于落寞而不落寞的混沌中,为原始的浪漫所笼罩;进入求学与治学阶段,二人开始展现更多差异性,冯氏有高远广阔的学术视野,更为开放贯通,牟氏以传统文化为根,更重视特殊性,探寻内在于生命的价值之源;二人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冯氏更为从容中道,牟氏的生命呈现一种真人性情与狂者气象;牟氏以接通慧命为使命,冯氏以旧邦新命自任,二者都为实现传统文化的接续与新生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