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43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声馗 《前沿》2009,(12):106-110
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种典型的血缘维系的自主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具有凉山彝族特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经验。从以多元主体为核心的当代治理变革背景来看,家支治理经验对凉山彝族乡村治理具有历史合理性与民族认同性的价值,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弊端。借鉴社会科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家支的治理经验,可以为建构凉山彝族乡村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2.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3.
现代文明背景下云南楚雄彝族毕摩及其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摩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存经验的集大成者,毕摩文化是彝族先民围绕毕摩所创造出来的有关信仰、仪式、职能定义、传承规则和历史等的总和.在彝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毕摩及其文化始终密切配合其长期持续的农耕生计方式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传承.但是,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社会意识的强化对毕摩及其文化的发展变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导致毕摩在社会地位、规模数量、人员结构、文化素质、职能作用、传承方式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毕摩文化的变迁脱离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神秘性、实用性、多样性向大众化、规范化、表演化和被遗产化转变.  相似文献   
24.
滇南彝族信仰原始宗教,深信"万物有灵".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灵魂负身,神有天神、地神和人神之分,鬼分善鬼(祖先神)和恶鬼(游鬼),并认为天庭、人间、阴间等3个世界构成原始宗教的世界观,神和鬼与族人具有严格的各自内外空间环境,并建村立寨、建盖新居及居家生活中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系列庞杂纷纭的原始宗教巫术活动.  相似文献   
25.
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的体育渊源、变迁等进行研究,并对铃铛舞的社会价值进行拓展,让铃铛舞的功能在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显现与重塑,使得彝族铃铛舞这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铃铛舞将会在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民族团结、学校体育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面对四川凉山的毒品问题,凉山州委、州政府坚持“政治首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毒品治理理念,全面开展“毒品治理·凉山行动”,禁吸戒治新体系全面建成,禁毒宣传教育新格局全面形成,禁毒治理新机制全面建立,禁毒社会化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禁毒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毒情形势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条既符合中央、省毒品治理精神和要求,又具...  相似文献   
27.
乐山市金口河区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筑牢底部、抓住优势、把握机遇,对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短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让金口河人民获得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走出“金口河小康之路”,力争率先在大小凉山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8.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对贵州两个彝族村寨的村干部、公共权威与精英、普通村民等不同类型人群进行深度访谈,观察、分析和总结两个村寨的乡村治理实践理路。研究发现,虽历经转型,但乡村本身所蕴含的内生治理资源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治理功能,在协调大小传统关系、重塑乡村权威规范、助力移风易俗、凝聚乡愁力量、强化情感认同、团结乡村民众、构建和培育乡村共同体意识、传承保护乡村文化、传递道德价值、维系乡村秩序、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表现出与时俱进自主调适的时代精神。新时代要构建完善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善治和实现治理有效,不仅需要国家正式制度安排与法理资源的输入,还应借助乡村传统内生秩序力量,在国家制度的引导下,高度重视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发掘、传承、保护、整合重构和充分盘活。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