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28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前科封存和前科消灭实为两种不同的制度概念,未成年犯罪人权益的保障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关注的重点,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设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实可谓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进步,特别是其对未成年犯罪人前科封存的规定为修改中的亮点,对保障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意义重大.然而,该项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在草案规定的基础上构建层次性的前科消灭制度,并对前科消灭具体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2.
两大法系国家对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建构存在差异,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规定了犯罪附随后果,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犯罪附随后果存在于刑法之外。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不同定位会影响其功能、价值与效果。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具有“编外性”、随意性以及惩罚性特征,与刑罚制度之间呈现二律背反状态,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程序正义。应将犯罪附随后果的功能定位于监管性,并通过刑法内外的不同规范设计,借助刑法规制使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适用实现协调化、规范化,确保其回归监管而非惩罚之功能定位。在刑法中对犯罪附随后果加以规制,需要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职业禁止制度的规定,确立刑法之职业禁止制度优先适用原则,使刑法内外的相关制度实现协调化。同时,应在刑法中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复权制度以及权益救济制度,避免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的随意化、泛化,为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3.
在我国现存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大量基于犯罪记录产生、针对犯罪记录主体设定的禁止性规范,即前科规范。通过对近30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现有前科规范数量十分巨大,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规范性文件都有涵盖,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针对犯罪人的禁止性权利限制体系。越来越多的前科规范被制定出来,也引发合法性问题,原本作为犯罪预防的制度有沦为“二次惩罚”工具的风险。对此,需要遵循前科规范创设的基本原则,即创设法定原则、预防必要性原则和评价均衡原则。  相似文献   
64.
由于我国刑法体系中前科制度的缺位,使得前科法律定位不明确。犯罪人受过刑事处罚后复归社会的法律地位与社会评价无法预测和控制,这不利于其重返社会、消除犯罪标签。因此,在现行刑法体系中建立完善的前科制度,可使刑罚的功能达到最大化,使刑罚的效果处于可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5.
【裁判要旨】刑法中的从业禁止属于刑罚的附随处分,性质上可界定为非刑罚预防措施,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的职业禁止是刑罚的前科附随后果,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范畴,二者在预防犯罪中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性质认定、适用条件、违法责任等方面又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6.
刑事司法视野下的被遗忘权与私法领域的被遗忘权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隐私或信息权利的保护并非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构建的理论基础。刑事制裁的边界与隐恕的伦理要求催生了刑事司法程序中被追诉人对被遗忘权的渴望。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构造应当是阶层化的,犯罪记录不被法庭使用、犯罪记录封存或者消灭、删除与犯罪相关的信息是刑事被遗忘权在不同层面的展开。基于国内的立法及司法实践,我国刑事领域被遗忘权应当从过失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轻罪案件领域展开,以回应被遗忘权在刑罚与伦理层面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67.
对星二代违法犯罪的媒体报道、行政和刑事应对措施存在诸多违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和基本理念的问题。应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不被不当利用与披露。未成年人的收容教养制度需要改革,刑法的规定应当与刑事司法制度相协调。对未成年人行政违法和轻罪案件的调解、和解应当强调未成年人对责任的承担和主观的悔罪态度。  相似文献   
68.
熊瑛 《法治研究》2010,(10):75-80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既体现了法的正义价值,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和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又顺应国际刑事立法发展趋势,同时还有利于撕掉犯罪标签,使其真正回归社会。从应然角度而言我国建立这一制度具有合理性。但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涉及到理论、立法、司法、观念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从其设立到发挥效力.必须有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配套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9.
何镖 《法制与社会》2010,(30):53-53
刑罚适用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但我国现有的前科报告制度无疑是犯罪人再社会化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基于此,有学者便提出了前科消灭制度。但前科报告制度有其存在的价值,前科消灭制度也存在其弊端及不足,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合理的前科保护制度,而不是单纯的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70.
张莎白 《法制与社会》2010,(28):252-252,260
前科是被法院宣告有罪的法律状态,前科消灭的对象是刑事法的后遗效果,我国刑法中只有有限的与前科相关的条款,且设置了相应的消灭或者不消灭的条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价值取向,无需再增设独立的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