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43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3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4篇
法律   1995篇
中国共产党   1852篇
中国政治   2436篇
政治理论   655篇
综合类   11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993篇
  2010年   1049篇
  2009年   870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所长老马     
老马一辈子似乎和所长结了缘。老马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环卫所当清洁工人,没于几年当上了环卫所所长。但环卫所穷,他三折腾两折腾调到了当时吃香的食品所,很快又被提拔为所长。可惜没过几年食品所竞垮了。老马又找熟人托关系,调到派出所,一直到50多岁才混上个所长,干到退休。退休后,老马开始改做卖烟酒小食品。  相似文献   
932.
预告登记做一个保护手段,因为其性质问题一直不被德国主流学说承认为物权,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中一直被当成一种物权来操作。在破产程序中它如何保护购买方的请求权,以德国法为参照结合我国情况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33.
民法上区分物权与债权的方法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至《物权法》颁布,有关物权与债权的基本理论仍没有形成共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物权与债权都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其根源在于民法理论发展史上《法国民法典》“同一主义原则”立法模式和《德国民法典》“区分原则”立法模式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债权与物权在概念、性质、法律根据等方面的区别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对债权与物权进行区分的法理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34.
"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当前雅安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为安置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16日,雅安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杨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935.
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注意对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设置,以及是否设立债权总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936.
钱卫清 《法人》2004,(4):62-63
改制企业的外债被原出资入、经营者有意加以隐瞒,企业的并购、重组刚完成,债主就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改制重组后的企业承担担保责任,使大量的隐形债务纷纷“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37.
二战后日本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其在国防建设上先民后军的发展模式。自1950年代初期起,日本军事工业依靠防卫厅订货和驻日美军“特需”而起家,由依靠美国提供主要装备转为“自主研制”,通过政府增加财政拨款、协调军用和民用关系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措施而稳步发展。其军事工业潜力巨大,目前在经济与技术方面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并已形成了官、军、民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结构体制。  相似文献   
938.
一、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债权人申请,对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即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书>.  相似文献   
939.
《瞭望》新闻周刊第19期刊登的文章《运筹高效率救灾重建》以理性、客观视角充分总结、阐述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一系列果断、科学决策,文中从深入一线的高效率决策到进步中的制度建设,让读者更加意识到灾难发生时,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0.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强烈关注。西方学者的观点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观点集中于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工具,西方的注意力在于政治变化和民主化。在西方学者看来,由于互联网的革命性特质,它为民主化和政治转型提供了真正的机会,尤其是在那些言论和表达自由受到政府限制的国家里。自由化的互联网能否改变中国的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