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影片《断背山》的上映,使同性恋这一涉及西方社会敏感话题再次进入主流价值的探讨范围,本文从社会形态、文化包容和政治正确的角度来探讨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由包容走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润滑作用,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同时社会和谐也对包容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行政论坛》2015,(4):1-5
主流意识形态只有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进行动态的调适性变迁,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性、先进性、科学性。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来看,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全球价值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与行事规则的非正式性都给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性变迁带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调适性变迁,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前提下,从构建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培育价值包容型意识形态、探索利益融合型意识形态等三个重要方面积极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54.
张洁继《无字》获矛盾文学奖之后,以较新的姿态创作了长篇小说《知在》。一向坚守纯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方面的变化值得探究。从《无字》到《知在》,张洁依然以女性视角为中心,创作轨迹却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从历史纵深性向历史广阔性的转变,从政治批判性向文化包容性的转变,从逻辑必然性向历史偶然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5.
<正>在奉化市长汀村村民状告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行政诉讼中,浙江省人民政府早在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之前,就重新受理了村民关于此项行政行为的复议申请,同时督促奉化市人民政府解决村民们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案中,浙江省政府并没有丝毫地干扰法院的独立审判,而是主动地去检查和检验,自身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程序上是否存在瑕疵。发现问题后,政府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主动地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56.
司法鉴定主体由单一向双重的法律转换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双重鉴定主体取代了单一的自然人鉴定模式.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关系如何?司法鉴定主体双重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杜平 《南风窗》2007,(13):28-29
香港回归之前,笔者还在布鲁塞尔担任常驻记者。有一次在北约总部采访时,英国驻北约代表团的一名外交官和我聊起香港的前途,包括香港回归之后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这位官员向我提出了两个十分悲观的看法。第一种看法在当时的西方社会非常普遍,那就是,英国撤离香港之日,便是香港的自由走向终结之时,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容忍任何政治异己";第二个观点  相似文献   
58.
小芭 《新民周刊》2012,(2):43-43
最美满的爱情是男女志同道合。靠包容心维持爱情,往往不能持久,因为人的包容是有限的。旅美作家艾米撰写的《山楂树之恋》让很多人感动。2011年出版的《等你爱我》则描述了另一则从恋爱到结婚到生子再到离婚的曲折故事,同样让人唏嘘不已,这部长篇小说被评为《新民周刊》2011年度爱情小说。实际上,艾米自己的爱情故事也颇多曲折,她...  相似文献   
59.
"包容性发展"理念正式出台,这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这一新型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历史契机。"包容性发展"与"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关联与功能耦合。我国近年来城乡社会发展的实践状况、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安排、学界相关的理论研究亦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这一价值观的孕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政策、理论三维基础的视角切入,文章对"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价值观构建的可能性进行了探析,认为这一新型价值观确立不仅必要,而且必然。  相似文献   
60.
正法官是法律的守门人,是公平正义的实施与实现主体,法官所表征的意象已超脱于群体自身,承载着民众对整个司法体制的守望与期待。新时期"要让每一个民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法官内在职业素养及外在职业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论语子罕九》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4项要求对于法官内化自身能力与素养,外塑职业群体形象,打造"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新名片,具有助力作用。法官审理案件要做到"毋意",应有稳当从容之风范。"毋意"要求法官作出司法裁判,应讲求事实,不作凭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