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0年12月31日,我校与中北大学共同召开了"民爆公共安全专业方向教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总结提高,特色创新。研讨会总结了三年多来两校开办安全工程民爆公共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情况,修订了培养方案,研究审定  相似文献   
172.
马句 《北京党史》2013,(1):57-60
1946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现粗略回忆.写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叶公超出身书香世家。他中学时代即留学美、英、法。曾是著名诗人弗洛斯特的高足,并出了本英文诗集。后入英国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英国他得到罗素的赏识,还与著名文论家艾略特亦师亦友,并首次把艾略特的作品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4.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接受《福布斯》专访时称,自己决定将一半家产捐给北大.而选择北大的原因是“我已不信任官办的慈善机构”。企业家做慈善,常常充满争议,这次黄怒波决定捐赠北大也不例外。有人质疑说:“将过多的捐款捐给资源过剩的北大,这种做法是否得当?”北大教授黄益平则表示,目前中国最迫切需要的,可能不是建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而是改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工技能,发展适合当前经济水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5.
高考天问     
湖南经济卫视"钟山说事"《高考天问》播出后,引起了众多关注和评论。如此强烈的反响,可见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在讨论中需要注意的是,赞其直言或指其偏激,都应避免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思维方法。本刊摘发此文,是希望引入进一步的理性探讨。人是实践的主体,必然要始终面对着人类经验中的纷繁疑难,始终保持着与生活与世界与历史的真情对话,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面对现实问题,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深入分析,寻求改进对策。众所周知,现行高考,是目前相对公平的升学方式,只能是逐步完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回避现实问题,不再追求一个面向未来,对下一代和社会、历史发展负责任的教育思想和体系,不持续以不断反思、行动构成有意义的探索,那么,建设一个健全社会的理想就可能在日益物化的惯性轨迹和社会环境中被淡忘、异化。"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这句老话,今天读来仍有其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6.
崔鹤同 《侨园》2013,(5):43-43
<正>季羡林曾在德国留学10年,但他"土性难改",不沾染一点洋味。在北大校园里,季羡林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配着颜色朴素的裤子,出门时提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头戴线织浅褐色瓜皮样小帽。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绝不会感到紧张局促。初次和季羡林接触的人,从他身着的中山装,往往会得出他又像一个农民的印象。季羡林也曾多次说过,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土包子"。一次,北大一个新生误认为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一看就是两个多小时。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子吃惊地认出台上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教授,就是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7.
任何一个热点或者文化现象之所以形成,都有其深层的社会心理根源,也体现着深刻的文化逻辑。对于北大造富的争议绝不能归咎于媒体的炒作,或者社会的误解,或者公众的苛刻,或者质疑者的断章取义,而是大学精神堕落至今而引起的一个必然结果。从古代到现代,教  相似文献   
178.
如花似玉的年龄,和和美美的爱情,一个是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的博士生,一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公务员。  相似文献   
179.
"生死相许天地爱,血泪化蝶痴心与共.修缘还需风雨缠,契合五百年石上三生……"随着梁祝传说改编版《彩蝶的神话》诞生,在2012年国际木偶联合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木偶节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充大木偶再添时代元素,焕发出新的风采!此情此景,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川北大木偶的国家级传承人李泗元."我们是从旧社会走来的,看到今天大木偶的成就,我很高兴,也没想到能够发展到现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0.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34):60-61
【男子弃北大读技校:遵父命上北大没兴趣痛不欲生】 2008年,周浩高考660多分,青海省理科前5名,他听父母意见报考了北大生命科学专业。但从小喜欢“捣鼓东西”的他,对专业没兴趣痛不欲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