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西 《新民周刊》2012,(40):41-41
只要我们梳理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全然"套上意识形态的外壳"的文学奖项。以政治标准来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诟病诺奖者的主要手段,有人要说莫言太软弱,有人又说索尔仁尼琴以政治换取文学的筹码,事实是这样的吗?诺贝尔文学奖在冷战时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指责,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22.
曹琳 《学理论》2010,(14):151-152
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新作《海边的卡夫卡》一书,分析村上小说独特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的创作手法;并通过作者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幻与真)的描写,揭示村上作品中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内涵,以及作品中的隐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正马原,著名先锋作家,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2012年,离开小说创作20年的马原带着新作《牛鬼蛇神》重回人们视野。  相似文献   
24.
卡夫卡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未完成,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尾。未完成性是卡夫卡独特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也是他心灵历程的写照和哲学思考。卡夫卡的作品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思索和生命本质的无穷追问。卡夫卡的未完成性透露出他对整个世界和生活的理解和看法,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无穷的想像和丰富的解说空间。  相似文献   
25.
何先慧 《前沿》2010,(18):144-146
悖论是一种深层的思维方式:表面上自相矛盾,不合逻辑,骨子里却浸透着真理。它主要表现在语言内部自身矛盾冲撞中所发生的抗衡、渗透和相克相成,而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最适宜表现不同寻常的秩序之于不同寻常之情绪。悖论是卡夫卡与鲁迅在思维向度和艺术追求方面的相似点,也是他们从文学走向“新精神哲学”的思想和艺术的表征,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作家的深刻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26.
曾利明 《党建文汇》2008,(11):50-50
卡夫卡生前居住在布拉格的黄金小巷22号。他每天都要到希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就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的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页。那就是《变形记》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  相似文献   
27.
性曾因爱情而获得意义,但现代人不相信爱情,在金钱和权力所异化的现实面前,性在制造美感又破坏美感。但在劳伦斯看来,性本身就是价值,是对抗病态的现代文明的唯一健康力量。为着探索这一本质,劳伦斯付诸了全部心血,先写出《儿子与情人》,继而写出《两姊妹》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终于打捞出欲海沉没中的诗性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28.
新书苑     
50华人纵横天下 主编:旷建庄中国致公出版社 定价:22.80元 2003年4月出版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人。他们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为了爱情,远离家园,在遥远异乡寻找自己的梦想。纵横天下、驰誉海外的杰出华人,他们的伟大不仅是华夏子孙智能的结晶,更是人类极为宝贵的财产。《50华人纵横天下》一书描述了他们在异国奋斗的成功经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辛酸苦辣、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9.
鲁迅与卡夫卡同为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其创作都体现了他们深广的忧患意识。从忧患产生的背景、忧患的对象、特征以及情感色彩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小说中忧患意识的异同,能更准确地解读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也有助于我们从宏观层面来认识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在小说观念中的凸现。  相似文献   
30.
在西方文学家中,卡夫卡是以文学的形式对法律问题思考的最多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经常以法律为主题。其短篇小说《在流放地》以高度艺术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体系的荒诞性和异化现象,反映了奥匈帝国法律制度的野蛮和反人民本质。本文试以小说中的"法律"主题为切入点,来探讨小说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