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谈谈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研究必须充分占有资料,舍此将一事无成,这是古往今来史学家的共识。恩格斯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  相似文献   
42.
<正>《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于唐朝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逐渐骄奢忘本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它被李世民置于案头当作座右铭,被历代史学家称为"万代王者法"。再读《十思疏》,我感触颇深,文章阐述了居安思危、积德戒奢的道理,揭示了守成时期防微杜渐的必要性,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概念史的方法,借助古史学家关于古代希腊与罗马自由概念的考证,深入辨析所谓"古代人自由"的复杂内涵,并对政治思想史上关于自由问题的"古今之争"做出评析,从而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44.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缘起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仅以自然灾害为例,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因此,危机的研究自然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那什么是危机?  相似文献   
45.
杨杰 《台声》2003,(12):10-13
戴逸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第四、第五届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社会职务。上世纪50年代他就以一部《中国近代史稿》蜚声史学界,80年代又以《简明清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2002年底,《清史》编纂工程启动,戴逸被任命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他以全部心血投入到这部牵动几代学人的浩大工程中去。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3号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曾经是清朝陆军部所在地。1924年成为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46.
李乔 《北京观察》2006,(7):42-43
蒋鹿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前不久还是完全陌生的。一天晚上,史学家王春瑜先生来电,邀我同他一起去泰州溱潼镇,参加蒋鹿潭的水云楼重建落成仪式,我却浑然不知蒋鹿潭为何许人。经王先生解释,我才知道,蒋鹿潭是晚清的一位大词人,在清代词史上居于殿军位置。但说到蒋鹿潭的名字,由于我的寡陋,加之王先生的建湖口音,他说了几次,我都写错了,最后是查了词学家夏承焘编的《金元明清词选》,才写对了这位词人的名字,并弄清了他的一些概况。这是我初识这位陌生的大词人时,遇到的一点尴尬。蒋鹿潭名春霖,鹿潭是他的字,世人出于尊敬,多以鹿潭相称。他是清…  相似文献   
47.
石仲泉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他是北大学子,学哲学出身,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理论和党史的研究.今年65岁,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了.我以为他可以清闲一些,没想到还是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48.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廖大珂教授的力作《福建海外交通史》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相信,翻阅过这部著作的史学界同仁一定会被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在其研究领域内知识的博大精深以及清新质朴的文字、条分缕析的逻辑结构所折服。的确,廖教授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所谓“新三届”学人,师从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学家韩振华教授,先后取得中外关系史硕士、博士学位,在海外交通史研究领域登攀了20余年,其学问素养自然不在话下,近期出版的《福建省海外交通史》就是其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也是其知识才华的积累与释放。笔者是史学界的一名普通学者,研究喜…  相似文献   
49.
正在中国发现历史2月11日,美国研究中国的史学家孔飞力去世。让我想起了他的一本书——《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对专业领域的读者,孔飞力绝对鼎鼎有名。这或许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是继费正清之后哈佛大学中国研究的旗手。费正清大名应该不必再介绍,这位跟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关系不错,甚至参与中美建交的史学家,是二战以后美国研究中国的第一代学者,而孔飞力则是第二代。孔飞力生于1933年,83岁。这是第二代美国的中国研究者应  相似文献   
50.
王震亚 《民主》2012,(10):21-24
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晋·袁宏《后汉记·灵帝纪上》)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界,却有一位堪称经师与人师合一的史学家陈垣(1880—1971)。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从前清、民国到新社会,可谓历尽沧桑;从曾经的基督教徒到共产党员(1959年入党),又能与时俱进;20世纪50年代,被毛泽东誉为"国宝"。不为乾嘉作殿军陈垣既不同于陈寅恪,系名门之后,有家学渊源;亦不同于胡适等人,有游学欧美的经历;完全是靠持之以恒的苦读,得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