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聂传炎 《各界》2013,(8):40-40
公元前91年,任安因为戾太子的兵变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即将处斩。他在狱中向好友司马迁求助,希望后者向汉武帝刘彻求情。司马迁收到书信后沉默了好久,直到该年的冬天,也就是任安即将被处斩的前夕,这才给任安回信。  相似文献   
222.
陈胜,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道:"如果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  相似文献   
223.
《精神文明导刊》2012,(12):56-57
【原文】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穆王即位,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日:“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  相似文献   
224.
自1993年笔者提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后,学术界基本认同了汉武帝没搞思想专制的观点,但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无‘打儒家旗号的思想专制”’说,这也不妥。中国古代存在“打儒家旗号的思想专制”是事实,始作俑者是东汉章帝,标志是白虎观会议和删《史记》。  相似文献   
225.
《精神文明导刊》2013,(2):51-51
[原文] 甘茂者,下蔡人也,秦武王以为左丞相。谓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河,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茂谓向寿:“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也。”寿归以告王。王迎茂于息壤。茂至,王问其故。  相似文献   
226.
《党的建设》2011,(4):50-50
根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中山是春秋时期由北方民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建国时称为“鲜虞”,以后改国名为中山。大约在公元前409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但随后中山国又将魏人赶走,收复了自己的国土。  相似文献   
227.
上古时有一位高洁之士叫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亦名许由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又据《太平御览》引《西征记》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这说明许由曾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活动。《急就篇·注》说许姓就是“许由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伯夷,《吕氏春秋》说…  相似文献   
228.
以君王贤人当时之荣对比布衣孔子身后"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的千秋功业,自是孰重孰轻的价值判断,却也暗含司马迁对孔子坎坷命途的不平与感慨,太史公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孔子没而未已,然而当时,却不曾荣。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答:"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我是美玉,我待贾者。本文讲述的是在太史公眼中,推引大道,待贾一生的另一个孔子。  相似文献   
229.
孔子与寻道     
《学理论》2013,(30)
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都在自身延续之中,客观上创造了一种文化形态,主观上则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起者,从其人物形象到其言行举止都成了这样一个文化的积淀和基础,成了中华文明得以是其所是,为其所为的依据和倚靠。通过分析《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试图挖掘孔子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像,即寻道的人格和完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230.
姚同发 《黄埔》2011,(6):66-68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太史公曰"。无独有偶,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许介鳞的煌煌大作《台湾史记》,也为我们留下了耐人咀嚼的"台史公曰"。从"太史公曰"到"台史公曰",其间相隔二千余年,但是,许介鳞教授对于中华文化的仰慕与追随,是显而易见的;而他对于战后台湾的认识,也堪称精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