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早期法家顺应时代要求,率先提出"法治"原则,至韩非子时,发展成"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完备的法治思想体系,经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探索和研究,至西汉武帝时又与儒家思想融合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这一系统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32.
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道家互相排斥、影响和融和的过程,本土化为中国佛教。佛教在充分中国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到佛教禅宗的阶段,明显地体现出佛道合流的趋势,两者接轨,密不可分,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交融的瑰宝。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两者之所以能够融合,因为其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3.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的文化体制改革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上海率先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在政府管理方面,如90年代中期“影视合流”改革,2000年“文广合流”改革;在资源配置方面。如1998年开始的文化企业整合和重组,如组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广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等;  相似文献   
34.
本文根据贵州佛教发展的历史,对明清以来在贵州形成的极具本土特色的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35.
异质艺术的交流在彼此极力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汲取和融合对方的精神、观点和表现语言,从而促进自身变革,实现自我的超越与更新。中外艺术交流始于佛教艺术的传播,佛教艺术的传入使中国艺术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汉文化特点,给中国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注入了新的成份。对佛教艺术的融合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结果,不仅需要外来艺术为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结构作适当调整,同时还需要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结构为适应外来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而有所改变,这种双向式的互动与调整是中外艺术得以融合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36.
卢婷 《前沿》2012,(14):139-141
Krashen的监控理论和Schumann的文化合流理论同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这两种学说对中国的二语教学也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本文首次对监控理论和文化合流理论的心理因素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总结出两者存在的差异,最后在此差异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37.
浅析当前毒品犯罪与恐怖活动结合的趋势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与黑社会、恐怖组织有着密切联系,他们相互勾结,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甚至建立武装力量与国家分庭抗礼,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9.11'事件后,国际恐怖组织遭受严厉打击,为了维护生存和运作,开始介入利润巨大的贩毒活动,出现了"毒品恐怖活动"的趋势.恐怖组织与贩毒集团的紧密结合使世界各国执法机构面临的彤势更加严峻.面对"恐毒合流"的趋势,我国应该在深入总结国内外禁毒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新观念,调整方略.  相似文献   
38.
胡垚  郑岁黎 《求索》2008,(11):179-18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赫王朝,然自“安史之乱”,国运一落千丈,晚唐小品文于是怀着对苍生的同情和历史王道的使命感,大都张指朝政之弊。文人们在精神上也就陷入了信仰崩溃的困境。晚唐小品文中的嬉笑怒骂正是在这种困境中的“呐喊”,而在“呐喊”的背后,是深沉的自苦。晚明小品文相比于晚唐小品文在风格上倾向于轻灵隽永,崇尚自然本性。从晚唐到晚明,文人们找到了从“自苦到自救”的精神路径,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国文人面对历史的心境转变。  相似文献   
39.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吸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提倡三者并举。但历史经验证明,仅重视"法治",并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儒家思想逐渐被重视从而走向礼法结合,这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40.
中华法系最重要的特点是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即"礼法合一"。而在"礼法合流"中,礼和法的地位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以礼为主","以礼统法"。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社会历史上的"以礼统法"现象,阐述其发展,剖析其深层次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