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145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汝绪华 《前沿》2009,(12):40-44
话语权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同语言内涵的丰富多彩一样,不同学术流派对话语权的理解也各式各样。一般来说,话语权观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后现代主义学派的话语权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话语权观以及后殖民主义学派的话语权观,三派之间或相互承接、或相互批判,极大地丰富与拓展了话语权理论。  相似文献   
62.
童敏 《唯实》2003,(8):143-146
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实质上是以实证主义分析逻辑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在局限性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的挑战和启示,希望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建立以多元化、异质性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但单向的价值视角限制了它对实证主义的超越.只有以多向价值视角为基础构建社会工作理论,才能真正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克服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63.
曹华  胡莎 《理论月刊》2002,(8):98-99
本文从电视的符号、后现代叙事风格、主体概念以及政治学与电视的关系等方面对后现代电视理论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64.
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要面向世界文化。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要实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之对话,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种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以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5.
傅沂 《理论学刊》2004,(8):35-37
后现代主义哲学视角重新审视经济学帝国主义这一现象 ,可以从四个层面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方法 ,有利于经济学研究重心的重新定位 ,使其重点关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类经济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期在社会思潮和知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股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转向和变革。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和方法批判地检视和反思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构建过程,可以发现地缘政治学的情境性、价值和立场表达以及其所包含的权力-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7.
幽默感的实证研究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原则、立场和研究范式,因而陷入了方法论的危机。幽默感研究可以尝试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幽默感的同一性为逻辑起点,扬弃、整合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寻求更为适宜的幽默感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重心,以实现幽默感研究的超越。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在西方蓬勃发展并对加拿大法学理论界产生影响,形成了加拿大的新现实主义法学。这种法学包含了女权主义法学理论、批判种族主义法学理论、原住民法学理论、同性(双性)恋法学理论和批判残疾人法学理论等形态。  相似文献   
69.
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相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在区别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女性主义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后现代主义相遇在差异与共识中,体现出创造性、多元化和反中心主义的特征,也更有利于营造更为平等的两性社会。  相似文献   
70.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人类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也正面临着失范的考验。青少年作为网络时代的拓荒者.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的建构,然而,相对社会主流道德而言,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不能主导社会主流道德的方向,只能对其加以补充、提升,或者偏离、反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网络时代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