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157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我党隐蔽战线杰出战士潘汉年,他鲜明的情感信仰、性格特征、人品才华在其献身的崇高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特殊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人格和才能.  相似文献   
62.
耿颀长 《法制博览》2010,(19):79-79
读了9期上的《毛岸英之死的真实事件》一文,令人不禁为毛岸英这样的红色高干子弟拍掌叫好。  相似文献   
63.
学校德育工作是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的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又需经过长期的训练。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学生存在的一些弱点,诸知,以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对待问题不积极,缺乏竞争意识;从众心理强,个性发展受阻等问题,要求我们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力度。一、融入集体,培养集体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合理选择。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在不断地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相似文献   
64.
新发布的《政工条例》明确指出,政治机关干部要具有崇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行。这是对政治机关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大德之行,必有大治”。对政治机关干部来讲,因其特殊的工作岗位和职责权限,在品德修养上必须有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65.
加强大学生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运动既是竞技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随着我国筹备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程的加快,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正处于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的热潮时期,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通过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6.
2008年5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诞辰110周年。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回顾项英革命的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时,深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7.
李长胜 《党建》2014,(4):44-45
正曲阜是孔子故里、儒家思想发源地。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我们将"四德"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从儒家思想"五常"、"五德"传统美德中撷取"爱、诚、孝、仁"四字作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支点和承接点,以全覆盖的理念为指导,具体化、标准化、制度化地开展了"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活动,着力推进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  相似文献   
68.
党员之声     
《党建文汇》2014,(7):16-16
画准党员政治先进的“标准像”——山东蓬莱市委组织部贾赵勇同志认为:发展新党员应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尽可能将“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品德”细化,画准党员政治先进的“标准像”,使推荐有标杆、培养有方向、考察有尺度。  相似文献   
69.
任忠惠 《学理论》2011,(35):262-263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以一份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0.
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公民精神的乏弱,具体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等,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