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5篇
法律   180篇
中国共产党   319篇
中国政治   645篇
政治理论   129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祚远:晚明吏部尚书王祚远(生卒年月不详),字无近,明朝贵州普安卫(今盘县)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四十一年(1613)进士。曾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官祭酒、礼部右侍郎,后转吏部左侍郎,晋尚书。主管  相似文献   
42.
<正>如今研习书法,已成了我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以书抒情,以书陶性,以书会友,以书健身,其乐无穷。要问老年所学何处好?我说:"夕阳红在书画中"。我学习书法艺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临习以唐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为主。柳字的特点结构严谨,用笔遒健,以骨力胜。柳字出于颜(真卿),除了保持颜字端正雄伟的气势之外,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这对我以后的书法走魏碑雄强之路,大有裨益。后来,我接触了书法  相似文献   
43.
王立 《同舟共进》2021,(4):72-75
李白、杜甫之外,白居易被誉为唐代诗人中的第三极。白居易能有此殊荣,与诗仙、诗圣并驾,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除了诗歌创作本身是彼时的翘楚之外,他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在诗风上,更是在精神上——他真正实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他对中唐之后文人(如对宋代的苏轼等)的影响不亚于陶渊明对中唐之前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赵永贤 《中国发展》2012,12(1):72-75
法作为中国人文素质的基础和精髓,历来为政府官员所重视,并已成为官员必备素质之一,该文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后得出,书法对当今公务员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为:通过“以字正心”,端正思想行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综合修养;提高书写水平,便于日常应用;广交各界朋友,抵制不良爱好;凝神静气挥毫,有益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45.
46.
百花文苑     
《中国监察》2012,(13):63
  相似文献   
47.
刘宝东 《传承》2012,(5):13-13
1926年底,邓小平回国后,即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虽然没有整块时间集中学习,但他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而读书依然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读书学习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善于将读书学习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48.
易千元 《工友》2012,(2):59-59
李胜春1967年出生于湖北安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老师,喜欢书法,教胜春涂鸦,还布置一些作业。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书法。后来他不满足于书法,对国画产生了兴趣。他技法、笔墨、构图,都是自学。他跑书店,没钱买,就只看,回家就画。有时记不真切,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49.
执壶天地     
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刘小兵 《求索》2014,(2):125-128
魏晋之际的阮籍经历了痛苦、挣扎、抑郁和绝望的心路历程,其“穷途恸哭”的情怀在唐代士人群体中激起了深刻的共鸣;而阮籍从“隐于竹林”到“隐于朝市”的隐逸轨迹,也给同样面对出仕与隐逸两难困境的唐代士人以历史的启示。从唐代士人对阮籍隐逸方式的接受与改造,可以部分体察中国古代士人心态之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