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商鞅的法治论中 ,实现治的目的的基本方法是“禁使”。使就是使民为上用 ,用民从事的主要是农战 ;禁是使之不为 ,主要是禁民从事农战以外的各种活动 ,其中主要的可以概括为 2 4禁。使的具体措施包括 :引导、激励 ,创造良好条件排除蠹民之政两种。禁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 ,包括 :不任、不高 ,堵塞非农战者得爵受赏的通道 ;夺其资 ;设置障碍 ,加重负担 ,降低地位 ;禁止和惩罚。  相似文献   
32.
《法人》2011,(11):80-82
一个新规则有时候意味着一种新的商业秩序的产生,甚至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注定青史留名的商鞅正是带着他一整套新规则走上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33.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用卫国公子公孙鞅第一次变法,奖励军功,发展生产,秦国开始走向富强之路。公元前350年,商鞅(公孙鞅受封于商於之地,故史称商鞅)第二次变法,定户籍,废井田,制秦律,统一度量衡,秦国从此走向大治。一改僻居西北一隅,被东方诸同瞧不起的国家形象,成为一个强大的新兴帝国。并且开始了蚕食东方列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4.
商鞅变法与中国传统法制的初次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并非一脉相承,夏、商、周三代原生的礼治法律传统至战国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其最为典型的事例即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后,秦国在全新指导思想和法律原则基础上建立了体现法家法律思想的专制法律制度。"徙木赏金"是商鞅变法的预备措施,商鞅的这个行为有特定的用意即愚民,又包含了他将推行的法律制度将会具备的基本要素,并且预示了变法的后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英雄,善始不能善终,他们的死因。内因或刚愎自用或优柔寡断,外因却皆为错过了历史千载难逢的机遇所致!怎一个冤字了得——  相似文献   
36.
程海礁 《求索》2007,(4):204-206
商鞅与孟子的治道思想都以“王天下”为终极目标,但在思路与实现路径上却大相径庭。商鞅主张实行法治,以建立“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的社会秩序,主张经过战争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孟子则主张推行“仁政”,反对战争。二者相结合而构成了传统社会“阳儒阴法”的治道思想。  相似文献   
37.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38.
诚信无价     
张军才 《民主》2005,(11):45-45
“徙木立信”的战国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了,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从北城搬到南城,可得五十金。秦始皇仰仗商鞅的变法,从“徙木立信”这件取信于民的小事开始,最终成就了一统中国的大业。“小”和“大”竟然有着如此的辩证,直白的说明了一个道理——“诚信”无价。  相似文献   
39.
“治安”这一术语由韩非子率先提出。韩非子从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加以考察,是一种“大治安”的理念。古代哲人对政府治安管理职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古代治安理论、治安体制、治安模式的早期成型。先秦法家描绘出创建中央集权制一统王朝的建国蓝图,提出了强化基层管理、稳定社会秩序的治安方案,使普天之下都能处在行政网络的有效管理之中。法家认为,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靠法律规范实现,严刑峻法,可“以刑击刑”,而社会面控制是管理的基本目标,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随着时势的发展,根据政治的需要,应随时修订颁布新的法律和禁令。  相似文献   
40.
吕麦 《传承》2008,(5):55-55
商鞅打算立法革新,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他派人在门口立起一根三米高的木头,告示说:"谁将木头扛到北门,奖赏十金。"告示一出,人们纷纷围观,满腹狐疑:做这么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