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丰堇 《学理论》2011,(34):53-54
传统人性论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对人性作善恶二元论的划分,但是有几个理论缺陷。而马克思哲学却通过对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分析,超越了以往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52.
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温室效应等能源和环境问题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地球和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北京市空气质量恶化,雾霾天气增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加绿化面积是改善恶化环境的一个有效的手段,目前北京市城区的平面绿化可挖掘的空间已很小,而立体绿化却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3.
"形而上学"的字面含义其实也就是对自然之物的根据进行揭示,因此,我们试图从物的角度来对康德的形而上学进行重新描述。这使得康德的形而上学呈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康德的形而上学对物的三个"面相"进行了揭示,即作为现象和自在之物的物、作为善恶客体的物和作为合目的性的物。康德试图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而使形而上学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但却在客观上导致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这加速了体系化的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衰落。  相似文献   
54.
陶俊  张俊岳 《求索》2011,(5):130-132
南宋初期理学家胡宏的心性哲学体系,继续了洛学南渡之初的心学化趋势,试图对洛学心学化过程中有体无用的缺陷进行纠偏。胡宏在本体上抽空了先验性的性善内涵,将善归诸于后天心体操存的结果。这种由心至性的心性关系,与二程洛学思维进路恰是一个头脚倒置。由此,心体承担了道德主体自我提升与道德准则客观化寻找的双重任务;胡宏的心性之学也因之成为了当时最强调实践的哲学。  相似文献   
55.
蒋馥蔚 《前沿》2011,(14):94-97
刑法谦抑思想日益成为贯穿整个刑事领域的一种基本思想理念,要深入理解其实质内涵,并使其为刑法理论及实践所切实领会、贯彻,首先必须对谦抑思想进行准确理论定位,而理论定位的关键则在于正确把握谦抑思想之根据。站在人本主义的刑法学视角,刑法谦抑思想之根据主要在于人性善恶之并立、刑罚之害恶以及人权保障之必要三个休戚相关的方面。  相似文献   
56.
正2014年7月30日,在阳泉第二监狱教学楼三楼会议室,一场爱心救助仪式正在进行。北京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的负责人王文华从监狱领导手中把服刑人员雷三林年仅6岁的女儿雷金花及她的监护权承接过来,担负起代管代教的责任,承诺直到雷三林刑满释放。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切,完全出乎雷三林的意料,他满心的感激话无法诉说,脸颊上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恣意流淌……  相似文献   
57.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为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整的行为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网络原则、规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58.
殷积多 《传承》2009,(22):56-57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是在新的形势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30年当中伴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思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思考,30年的经验与总结使中国走上了一条适合于自己国情的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9.
善恶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是一个要不断探讨下去的问题。中外历史上关于善恶的哲学论述以及道德领域中关于善恶的价值评价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在当前形势下 ,善恶观因时代的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只有将善恶观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 ,对其进行动态的、具体的现代文化诠释 ,才能准确把握其概念的实质 ,真正理解善恶的文化情境与现实道德实践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0.
蒙培元 《新视野》2007,(4):54-57
良知是建立在内在道德情感之上,每个人先天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先天禀受的良知,却要靠后天的修养和实践才能实现,因此,良知随同社会的道德进步,不断生成完善。作为有情感价值基础的是非善恶、行为规范的判断标准,良知具有善遍性,共同性。学术与良知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修身自律的基础上,鉴别知识分子的使命,努力推进社会的道义与仁爱。作为有良知的学者,虽不应惟利是图,惟名是举,但却要兼顾义利,安己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