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94年10月,在深陷内战灾难的阿富汗南部突然崛起一支新的武装派别——塔利班运动(意即“伊斯兰学校学生运动”)。它1996年9月攻克首都喀布尔并建立政权,至2000年11月夺取了95%的国土,成为阿国内政坛上最重要的一支政治军事力量。这支力量的首领就是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由于这位毛拉在其控制区还推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统治,所以6年来一直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特别是由于他及其领导下的塔利班与本·拉登关系甚深,而美锁定本·拉登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谋,因此,目前塔利班和本·拉登正在遭到美英的军事打击。他们能否逃过这场劫难,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内战研究的重点。武装组织治理制度是武装组织对其控制区域和民众管理的相应制度与规则体系。以反叛成功为分析对象,通过系统评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对其内战中获得冲突优势的影响,可以看到,武装组织的反叛成功并不直接由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决定,而是取决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在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效果。在内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取得良好的相对治理绩效;在外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战略环境并可对其进行塑造。而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并不能确保相应效果的实现。通过混合研究的模式对以上观点进行检验:在定量研究方面,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数据库对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无直接的联系;在案例比较研究方面,通过两个具体武装组织的实践案例(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组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因此并不存在简单的正向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国共两军磨擦不断,局部地区甚至升级为大规模武装冲突,但“缓和”仍是双方决策层互动的主题。不仅中共制定以“争取二百万友军继续抗战”为中心的新统战方针,国民党也通过“中央提示案”出台缓和磨擦新思路,两党军事关系在夏秋之际更是呈现良性互动局面。惟本年发生于华中的中下层局部冲突,经半塔集、郭村、黄桥诸战,渐次破位,波动全局。后国民党发出“皓电”并以实力逼迫中共军队限期北撤,成为影响彼此关系的关键动因。最终曹甸战役使华中两军在中下层累积的紧张、猜疑与敌意空前加剧,严重冲击高层在战略层面努力构建的军事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叶 《春秋》2020,(2):21-26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尚在大西南和大西北。鉴于发动内战条件不成熟,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两面手法,一面以和谈为幌子,一面利用美军援助,通过水路、陆路和空中运送部队到华北、华东、东北等地,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将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军所在第四方面军空运济南。至《停战协定》签订之后、军调部军事调处期间,国民党军队从未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相似文献   
15.
军人保险制度作为美国军人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保障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免除军人后顾之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美国从内战抚恤金制度产生到20世纪初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追溯美国军人保险产生和构建的政治与历史基础,以此来考察美国军人保险制度的转型,同时分析目前所形成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部门监管”的制度架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美国军人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国思想界主义林立,在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儒学等各种社会思潮基础上,形成了代表不同政治主张的组织和政党。由于主义具备学术和政治的双重属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及以三民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国民党,发生了多次政治与学术论战。政治论战与学术论战在当时是同体共存、互相制约的,政治诉求融于学术研究之中,两者不存在明确的定义界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内外两个维度梳理阿富汗四十年政治和解努力及其基本特点,分析当前和解的困局以及在中长期阻碍和解进程的结构性障碍,并进一步探究和解的前提条件。迄今阿富汗的对外和解取得了成功,国内和解却一再失败。对外和解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战大国改变了战争意志,其变化的具体过程各异,最后都以撤军结束战争。对内和解屡屡失败的核心症结是交战各方的权力斗争。当前和解进程的首要障碍是塔利班坚持边打边谈,谋求利益最大化。2020年塔利班与加尼政府关于程序原则的争执,矛头已直接指向国体和政体。谈判各方之间缺乏政治互信、各方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外国力量干预、政治生态利战而不利和,则是影响阿富汗和解进程主要的结构性障碍。因此,当前的政治和解进程既是宝贵的机遇,也是脆弱和可逆的。阿富汗的和平建设离不开四个前提条件:交战各方真诚的和平意愿与妥协精神、包容性和解、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阿富汗要摆脱战争、实现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世界宪政国家的典范,但其宪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历史上的宪政事件看,内战后诞生的三条宪法修正案的批准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契约宪政理念,麦卡锡主义留下了人权上的污点,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有滥用的可能,法官也有可能因个人思想倾向和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而不能确保对法律的忠诚。对这些缺失的考察可为我们的法治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的赫然写有"坚决避免内战"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发出所谓<剿匪手本>和"剿匪"密令,中国上空又密布内战阴云.  相似文献   
20.
1945年12月,采取"援蒋内战"政策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华无法遂其所愿,狼狈下台返美。当时中国是美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遏制苏联扩张的平衡力量,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刚卸任的美国陆军参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总统特使赴华调处国共争端。1946年7月14日,醉心内战的蒋介石为避开马歇尔无休止的"调解"会晤,偕同宋美龄以避暑为名,离开南京登抵庐山安营扎寨。 马歇尔的调解自然离不开蒋介石,因为蒋独裁一切,国民党一切都由他一人说了算。因此,为了调处使命,马歇尔不得不头顶烈日,艰难地穿梭于南京和庐山之间。 1946年7月中旬,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