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70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至皖南事变期间 ,国共两党的关系较之于抗战初期有了复杂的变化。如何较为客观地评价国共两党在这段时期的关系 ?这对正确把握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和总结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教训均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 ,携手合作 ,共赴国难 ,从主流方面看 ,两党的关系是良好的。 1 93 8年 1 0月 ,广州、武汉相继失守 ,日军侵略势头暂时减弱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 93 9年 1月下旬国民党在陪都重庆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改变以前联共抗日和限共防共溶共的两面政策为联共抗日和限共防共…  相似文献   
42.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43.
王丰 《党史天地》2010,(5):12-12
国共内战,蒋介石终以兵败饮恨,挥别大陆,败退台岛。当时,他先后在澎湖高雄盘桓多日,最后才选定台北。在离开大陆之前,及进入台北之后,蒋介石想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44.
为什么毛泽东歌颂三次反"围剿"的词作都用《渔家傲》这一词牌?词作创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有4次修改?在词作中,毛泽东声色雄壮、文气浩荡的豪迈之情是如何抒发的?  相似文献   
45.
《支部生活》2010,(9):53-5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在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46.
张治中字文白,1890年出生,安徽省巢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毕业。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过学兵团团长和军分校教育长。抗日战争期间,他两次在上海与日军大战。  相似文献   
47.
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国内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上世纪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国内政治的范畴;另一方面,台海局势的发展又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不可能不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因素的变动改变着台海博弈的外部环境,进而影响到各方的内部决策。  相似文献   
48.
甘克明 《人民公安》2010,(13):52-55
天亮后,被五花大绑的土匪们终于看清楚"颜、赵、杨、潘"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在里面小声嘀咕、埋怨开了,有的竟大呼上当!颜先进端着马枪,上前厉声呵斥,"老实点!"  相似文献   
49.
在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我们国家的舞台上存在着一群领导者,他们同时又是律师。我把他们称为律师政治家(lawyer-statesman)。他们驾驶着联邦之舟顺利渡过了一个个暗礁。其贡献可谓重要,或可称之为卓越。第一个重要时期是1787年联邦宪法通过之后的一段时间:第二个重要时期是美国内战结束前,大约从1854年至1865年的十年。我粗略地勾画出这些领导者为国家作贡献的方式.然后将跨过他们的时代并简单地展望现时代,  相似文献   
50.
两岸关系最本质的内涵是政治关系,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中国内战及其延续所造成的政治对立。如何看待两岸政治关系,对两岸政治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必须追根溯源,必须从中国的内战及其延续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