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取近以来,台湾当局又在大肆炒作所谓“国号”问题,笔者过去曾多次就这方面问题撰写过文章,而今此一问题又有新发展,特别是牵涉到所谓的“法理台独”。台湾所谓“国号”问题的困扰早在李登辉时代,随着他的“台独”倾向愈益彰显,“国号”问题随之被提上日程,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或“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等,就是李登辉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2.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15):69-70
山高、林翠、水秀、谷幽、石美、草茵,气象万千,风情万种,不如名山大川让人如雷贯耳,但却犹如珍藏深闺,让人“相见恨晚”,这就是大容山。 大容山方圆千余平方公里,因山体雄伟博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而得名。这是一座历史名山,相传1200多年前,后汉高祖在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同中原一样封禅,把大容山封为“南方西岳”。  相似文献   
23.
刘鹗业 《民主》2009,(9):33-33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134人,济济一堂,共商建立新中国大计。筹备会主任由毛泽东担任。与会代表共同讨论了新中国建国大纲(后称《共同纲领》)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项政策.并提出制定新中国象征的国号、国旗、国歌、国徽等。筹委会分设六个筹备小组。  相似文献   
24.
新政协筹备会在起草政府组织法草案的过程中,意见分歧最大、争论最激烈的是关于新中国的国号,是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是否还要加上“中华民国”的简称?在1949年7月9日的会议上,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两字了,岂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词dem 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从以下解释也很容易明白:为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再说,“人民是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  相似文献   
25.
唐宝民 《各界》2014,(3):2-3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高丽王李成桂上表朱元璋,请朱元璋赐给自己一个国号,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旨准许李成桂用“朝鲜”为国号。李成桂便派了一名谢恩使到南京上表谢恩。  相似文献   
26.
王起鹍 《政协天地》2011,(10):15-17
1851年,洪秀全结合洪门兄弟力量,取得起义初步成功,于永安登位称帝,国号“太平天国”。后来,太平天国兵败,协助洪秀全与清朝对抗的洪门人士受到清兵追捕,分逃海外,如南洋、澳洲、美洲及世界各地。从此,洪门人士便遍布五洲,从秘密活动到公开活动。  相似文献   
27.
《法制博览》2008,(17):53-53
秦:周孝王赐非子“赢”姓,并封“秦”(甘肃乏水)地,以后立国就以“秦”为国号。  相似文献   
28.
高小林  綦军 《新长征》2009,(6):62-64
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下设的六个工作小组于1949年6月18日各自举行了第一次小组全体会议.  相似文献   
29.
胡阿祥 《人民论坛》2024,(3):108-112
在中国古代,国号既是家天下的标志,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符号。中国古代国号皆具或显或隐的美义,这些“美号”,或与君主的统治息息相关,并发挥出多样的现实功能,或体现了非汉民族的“汉化”倾向,从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思想基础与政治根本。解析中国古代国号与国家之间的名实关系,既有名实相副者,也有名实不副者;既标示着相应王朝的特征所在,也隐藏着不少值得发掘的重要内容;国号又有转为名号、族称与域外称谓者,这彰显了相应王朝的地位与影响。至于大量存在的相同国号,后人采取了冠以顺序词、方位词、国姓以及缀以地名、五德或使用代称等处理方法,以求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0.
胡阿祥 《唯实》2013,(8):82-85
2012年12月19日,笔者在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的《国号》第一集《国号的奥秘》中,曾经简单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的成立过程、语词结构与专名含义。以语词结构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的“中华”,是专名,相当于姓名中的名,这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国”是通名,相当于姓名中的姓,这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共有的;而“人民共和”是“国”的修饰成分,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它不是王国,不是联邦共和国,也不是合众国,它是人民共和国。再言专名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的“中华”,指的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追根溯源,则“中华”来自“中国”+“华夏”。“中国”这个称呼,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中”字是指旗帜,首领要发布命令了,就在高处竖起一面大旗,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围绕在旗帜的周围,接受命令;然后“中”就演变出相对于四方的中央、相对于左右的中间的意思。“国”(國)最初的写法是“或”,是指一个人扛着戈这种武器,保卫城池。最早的“中国”指今天的洛阳一带,“中国”就是中间的城池的意思。但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并以“中国”作为正式简称之前,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这个国号,那时的国号叫夏、商、周,叫隋、唐、宋,叫大元、大明、大清,而一直也在使用着的“中国”的称呼,或者是多变的地理概念,或者是模糊的文化概念,又或者是复杂的民族概念。再说“华夏”。“华夏”就是像花一样美丽的、文化繁荣灿烂的“夏”,华就是花;而“夏”是4000多年前出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国家的国号,这个国号来源于一种昆虫,即蝉,就是我们习称的知了,那个夏天里不停地叫着的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