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颜明 《中国审判》2011,(9):48-49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皇皇巨著《国富论》第五篇第一章中辟专节“论司法开支”。他首先讲了设立司法机构的目的和理由,认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所有成员不受其他成员欺侮或压迫,即设立严正的司法机构。”后在“本章结论”中阐述了司法开支的性质,即“司法行政的开支,毫无疑问是为全社会的一般利益而支付的。”但是,他又在别处指出:从司法直接获得利益的,只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人,即“那些由司法裁判恢复权利或维护其权利的诉讼当事人’,因而,司法费用“应由他们双方或一方支付”。  相似文献   
12.
斯密的《国富论》在中国的影响有三个阶段:清末以严复为代表的先进思想家想从《国富论》中寻找实现中国维新变法、富国强兵的思想武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国富论》被作为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来源之一、被作为《资本论》辅助读物来研究;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我们研究《国富论》,主要是要从中得到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些启发,以“富国裕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尽管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多探讨,有时甚至形成争论高潮,但坦率地说,离这个问题在学理上的解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为此,本刊特意发表下列一组笔谈,希望能够有助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及其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好书共读     
《今日浙江》2009,(10):53-53
温总理推荐的书:《道德情操论》 温家宝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推荐理由:《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十八世纪70年代末。“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将会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分工具有三项明显的优点:可以发展生产者的技能:可以节约由于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从事专项作业的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从此以后,工作被不断细分给越来越专业化的从业者,生产率提升了.造就了当今世界的繁荣。诚然,中国律师业伴随着中国改革浪潮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发展成为20余万人的庞大队伍.在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假设,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础.这个假设自18世纪末期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说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围绕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说而展开的.对"经济人"思想的探析,证明斯密无愧为经济科学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入阶段,主要以传教士和少数中国人为代表,简单介绍亚当.斯密及其理论;扩展阶段,主要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介绍并开始运用亚当.斯密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深化阶段,以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学者为代表,不仅出现了研究性的论著,而且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辅助读物。这个过程,反映了亚当.斯密理论深入中国社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典作为一种生成过程,不仅是某种既定的重要思想观念自身的生成、表达和传播过程,也是与其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互动演化的过程。后来的人,并不是作为经典文本思想的单纯接受者和诠释者,而是参与了经典思想的创造过程。就中国而言,两千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对《论语》的注解,融入了各自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解释,其中一些人的注解堪称是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再创造。一些被历史淹没的伟大人物及其思想被发掘出来并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也就是说后人成为前人的"伯乐"。或者情况正好相反,长期作为经典的作品被后人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8):56-57
富强主要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就是“富国策”或“富国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亦曾被译为《富国策》。富强首先在于富民,使人民富裕。民富国强,没有民富就没有国强,也就谈不上富强。我国古代先贤早就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道理,社会主义要创造更高的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极大涌流,人民享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