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333篇
中国政治   416篇
政治理论   103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大师的闲章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3,(18):27-27
石涛有一枚闲章,上面刻有“搜尽青峰打草稿”七个字。这充分显示出他作画绝不限于临摹古人.而是要跳出古人的艺术框范,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来。这样的话语不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也成了著名的画论之一,被后人尊为经典。吴昌硕的闲章上有九个字: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刻这旬话是因为他52岁时被人保举为江苏安东县令,可他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混迹官场,于是仅仅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了,闲章上的这句话意为比东晋不愿做官的陶渊明做彭泽县令还少五十天。短短九个字,正直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52.
常道,1936年生于天津,原名王秉复,又名天法生、北郭处士、造林指挥部园外郎等。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山水、人物、画鸟皆精。因崇尚齐白石(璜)、黄宾虹(质)二人画风,以“璜质堂”颜其室。  相似文献   
153.
赵方 《世纪桥》2005,(1):110-112
夏文彪.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入室弟子.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的著名山水画画家。现任文联专职画家.华文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艺术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中日友好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家联盟网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154.
张晓鹏 《奋斗》2014,(6):43-44
正2014年6月30日是我国动物病毒学研究先驱沈荣显院士逝世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每每回想起沈老,他的大师风范、举手投足和音容笑貌,恍如昨日。我与沈老相识始于1995年。那一年,沈老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在常人看来,一个72岁的老人应该回家安享晚年,而从沈老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55.
华嘉 《民主》2012,(3):15-17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温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藏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解放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率团出国访问途中飞机失事,不幸殉职。  相似文献   
156.
郭凤英 《民主》2012,(1):27-29
世界公认的三大制琴大师。是意大利克雷蒙纳的三大家族,即阿玛蒂(Amati)、斯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十六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所有演奏家所使用的名琴,大都出自这三位大师家族,而斯特拉第瓦里堪称世界名琴之父。“瓜奈里”琴、“斯特拉第瓦里”琴、“阿玛蒂”琴成为提琴世界的巅峰之作。而中国,自古没有自己的提琴。  相似文献   
157.
马一浮(1883—1967年),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绍兴长塘(今属上虞)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理学大师。他的母亲在临去世前日,为考孩子学业,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一首。11岁的马一浮应声而就,日:“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其母听后道:“儿将来不患无文,但诗乏烟火味,则少福泽耳。”一茸小诗让母亲看到了命运的玄机。“少福泽”成了马一浮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8.
刚故去不久的科学泰斗钱学森曾向温总理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此为契机,在学术界引起了关于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的广泛讨论。因为人们清楚,一个大师缺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9.
《前线》2012,(10):63+66-63
“笔墨当随时代”,清初山水画大家石涛提出的这一命题,切中了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脉搏。而时代精神或曰时代气息则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品评标准。  相似文献   
160.
《前线》2012,(4):80-80
岁月雕刻的面庞写满沉郁,表情凝重深刻,目光深邃悠远。露天放着的石碾,对视日月星辰,感受阳光雨露,承受时间磨砺。老人与石碾在梁建平先生的作品《岁月》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