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冷战之后,东亚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地区秩序.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对自身权力的战略约束与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中东盟规范的扩散成为后冷战时代东亚地区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将有赖于中国战略约束基础上的区内国家良性互动与东盟规范的继续深化,而非美日联盟,亦非大国权力均势.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核心要旨是意图"塑造"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东亚均势体系来约束中国的对外行为及中国崛起对东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了周边国家对于与中国关系定位的调整。为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应采用经济手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利益深度融合,相互依存加深,把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外交和政治实力;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迅速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压力和疑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洲区域多边机制中,以新安全观发挥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系统分析全球地缘政治现实基础上,基辛格力图为21世纪美国外交决策者提出较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以现实主义政治观对美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地区的论述鲜明地阐释出他的外交主张.在亚洲,他主张维持某种均势制衡的手段保持各国相互制衡,从而使美国在此获得相对优势.主张更新美日联盟,持续参与亚洲事务;维持在该地区军事存在,防止任一潜在对手独霸亚洲;要求结合理想主义手段,推进改革美国的现实利益.这些主张,在本质上是为美国谋求在该地区的"温和霸权"或"柔性霸权".  相似文献   
14.
布什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与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相比,共和党人总统布什的对华政策出现了日趋强硬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21,36(1):40-58
兰克的论著在拉丁-日耳曼大家庭和欧洲国家体系的意义上呈现了欧洲的统一性.兰克政治上的欧洲是一个封闭的由大国主导的均势体系,均势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霸权、维护各国个性和独立.他重视国家个性,但又尽可能展现迥然相异的各民族共属于欧洲舞台.统一性中的多样性是兰克所描绘的欧洲体系的鲜明特征.兰克是明确将精神文化作为国际关系不可或缺的实质性要素并清晰展现欧洲体系中的文化竞争的首位历史学家,准确地预见了 20世纪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全球时代的来临.兰克的国际体系观有其地缘政治视野上的欧洲狭隘性,但他描绘的欧洲国家体系本身却细致、完整和丰富,他的文化观念更出奇地带有一种预言式的全球宏大视野.我们不能以后人的历史眼界苛求1833年发表《论列强》时的兰克能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全球体系观.  相似文献   
16.
基辛格是半个世纪以来集著名外交家和国际关系理论大师于一身的风云人物,他 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扬。基辛格均势理论的哲学 基础来源于早年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训练,他对19世纪欧洲外交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 具特色的均势理论,并将其均势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取得了非凡的外交成就。冷战结束 后,基辛格依然以其一贯的权力、均势视角入手分析世界格局,描绘世界新秩序蓝图。基辛 格均势理论有明显的现实性、实践性和二元论特征,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解决一些具体外交 问题,却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是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构建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福布斯与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在传统环式民主失灵的前提下,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菁华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后提出了话语指向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构成主义、碎片化与公共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一些人的对话的反思性、对抗性与公共治理理论多中心主体参与的、更具回应性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式,都或多或少的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存有共通之处。作为话语理论的分析工具,公共意向性、公共能量场、独白性的交流等话语语言都有助于我们对治理理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近代欧洲为何保持分裂而秦国最终统一中国的研究主要是从制衡是否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逻辑上陷入了欧洲历史经验的窠臼。实际上,国际体系在面对修正主义行为时,往往存在四种反应:被动的经典制衡、主动的先发制人、被动的绥靖、主动的"竞相扩张"。前两种"均势逻辑"有助于维持体系的稳定与权势的分散,而后两种"反均势逻辑"则会导致体系的动荡与权势的集中。"反均势逻辑"在体系层面为国家不受制衡的扩张提供了可能,那些能够屡次抓住"反均势逻辑"提供的战略机遇并有充沛的军事动能以快速改变体系中权势分布的国家,就有可能逐步积累权势,最终"倾覆均势"甚至建立"普遍帝国"。秦国的"倾覆均势"正是上述逻辑的典型案例。"竞相扩张"为秦国提供了不受制衡的扩张机会,秦国凭借无可匹敌的战略军事能力在短暂的机会窗口里屡次发动战略决战,根本性地摧毁了战国的均势体系,最终一统天下。"反均势逻辑"这一战略机理对于理解国际体系的嬗变乃至当今的大国竞争态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秀贤 《传承》2010,(21):130-131
国际体系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安全是国家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国家追求安全有权力均势和集体安全两种模式。20世纪先后形成了两个安全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典型特点是权力均势和集体安全的并存,并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为国际体系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只升华 《求知》2001,(5):22-24
世界形势就是世界各种事物发展的状况,它的基本的秩序反映了各种力量对比,又被称作格局。而当今世界的格局又是由过去的世界形势发展而来的。人类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是从1500年前开始的。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世界性市场的出现。而欧洲30年战争结束后的1648年签定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大体上确立了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开创了由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这以后的大国之争又导致了一系列的长期的联盟战争,到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才恢复了欧洲的均势。这种均势维持了将近100年,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