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276篇
中国政治   424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10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刘志成  欧阳慧 《瞭望》2022,(3):20-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开展改革试点、探索要素市场制度和政策前沿作出部署.这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此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印发实施,形成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  相似文献   
902.
陆小成 《前线》2023,(3):68-7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指引。破解京津冀城市群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大、传统能源和产业转型滞后等难题,是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全面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化发展,通过加强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能源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903.
武义青  姚连宵 《前线》2023,(4):61-64
衡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从经济增长的源泉看,既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也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把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引导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范资本运营、提高资本产出率,以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904.
汪毅 《群众》2022,(5):19-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群一体化的加速引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南京都市圈积极探索都市圈层面高质量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出示范、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这就需要在构建多链条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多层级嵌套的功能空间结构、多方式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多领域保障的韧性安全系统四大方面率先探索,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905.
王鹏飞  吴昀华 《群众》2022,(5):17-18
都市圈宛如一个引力场,居于不同空间,由不同能级、势差的城市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和紧密相联的共同体。随着都市圈内部关联的持续加密、深化,其辐射效能进一步延展、扩散,进而带动区域实现跃迁。若要解构这一“引力场”的形成过程,关键是聚焦“通”和“融”两大驱动力。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如今,涵盖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等“1+8”共9城的上海大都市圈,正以自身之优补区域之缺、国家之需,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共同体,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的效能,构建起由“通”向“融”的大格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06.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阶段,亟需新旧动力源合力推动。通过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政策脉络、学术脉络,可以发现制度创新、市场融合、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带动、开放协同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主要动能。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纵向政府协同、经济与城市体系分化、营商环境优化非均衡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差异性四个区域特征。基于四个区域特征,通过构建了“目标—要素—机制”理论框架,形成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协调路径,即权责利对等的协调机制通过激励与约束效应促进行政协同,一体化市场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速市场协同,通过创新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的高融合性等特征推动产业深度协同,自贸区等对外开放门户枢纽通过制度学习效应和经济集聚扩散效应实现开放协同。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下一步应围绕多中心空间结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等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07.
908.
孙婷 《岭南学刊》2023,(1):19-27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政策日趋全面、完善,未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明确。40余年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些常见误区亟待反思,如城市用地拓展规模远超过人口增长规模,存在“半城市化”和“虚假城市化”现象,聚焦短期政绩、忽视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雷同、缺乏个性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城市政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未来中国城市化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有着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但政府履责的前提是对城镇化的内涵有着清醒和准确的认识,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909.
郝宪印  王韧 《理论学刊》2023,(1):108-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生态约束下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协同发展关键在产业协同创新。当前,学术界对生态约束与区域产业发展、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生态约束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协同创新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但产业协同发展要求较为强烈,并有许多大江大河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立足生态约束目标,从顶层设计、产业链协同、要素互补、市场开放共享、平台载体共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推动实现全流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