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135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112.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汉代自武帝“崇尚儒学”以后,思想上主要采用的是儒家的“孝治”,两汉都号称“以孝治天下”。汉代从刘邦起就“重孝”,后来“孝”是汉初的辅助治国思想:惠帝表彰“孝梯”,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汉代“以孝治天下”是武帝确立的,武帝在“孝治”上的重大举措有二:一是确立了用人上的“举孝廉”,另一是解决同姓王分封制弊端的“推恩令”。后来,汉代统治者不断完善了有关“孝治”的立法。汉代“孝治”的原因,主要是由当时的同姓王分封制、小农经济和“黄老之治”走向失败,以及对汉初“孝治”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决定的。汉代“崇尚儒学”主要不是《五经》,而是《七经》,《七经》中最重要的又是《孝经》。《孝经》是汉代的必读经,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置《孝经》师”,用人“举孝廉”,《孝经》还是社会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3.
楼观岳阳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到湖南岳阳,不能不游岳阳楼。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相似文献   
114.
他们已不是影片《天下无贼》中挣6万块钱就屁颠屁颠地回家盖房娶媳妇的傻根形象,他们不再扛着大包小包而是拖着崭新的旅行箱回家过年;他们想的是买城里的套房,在城里扎根。目前他们还不能获取与城里人一样的地位与尊严、权利与机会,但他们已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显然是人类。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中国梦"之民族国家价值主体关怀前提下,对价值主体人类形态的认同和高扬,是价值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化。中华传统文化悠久高远的"天下主义"人文理念和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所强调的"命运"旨趣,是理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般方法论资源,前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导性原则,后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性原则,二者结合起来则为"奉天承运"。在中国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情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包含、代表、引领人类共同价值,提升和拓展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16.
坚持胸怀天下既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延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历史观”体现了党统筹两个大局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大历史观”视域中,党的初心使命内在包含着为人类求解放、为人类谋幸福的内容。新时代胸怀天下主要表现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表现为顺应人类发展大潮流、把握世界变化大格局、洞悉中国发展大历史、推动人类文明大发展。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中心,坚持胸怀天下需要从“一带一路”新基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等维度展开,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积极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7.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之一,对其进行理论、实践和价值层面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其理论依据而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自信,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其实践探索而言,不搞零和博弈,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互利共赢,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主持公道,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就其价值而言,有助于在凝聚情感共识中注入前进动力、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塑造中国形象、在助推人类进步中擘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8.
119.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陈赓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又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120.
心动之后     
如果我们心动之后,陷入了无限的欲念之中,在欲望中沉沦,就意味着和智慧挥别。对中国人来说,返回内心,就是返回传统,在重新审视传统中拾得内心的宁静。《六祖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我们中学教科书中曾经引用过这个故事。当然,书中称这个是主观唯心主义而加以批判,这里暂不讨论。至少因为教科书的原因,国人对于"仁者心动"有了比较频繁的接触。这里所说的恰恰是中国人自身传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