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商海泛舟的人,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暴和险阻,成功者鲜而失意者众。有一次,某电台应一些处于困境的人士的要求,请来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想请他谈谈他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伍里川 《群众》2015,(2):77
<正>灯会和腊肉,风马牛不相及,可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却攀上了"亲":都是今年春节的失意者。最近,四川达州把当地的腊肉厂给关停了,吃货们黯然神伤。而在上海,三大传统灯会被叫停,也让人很不是滋味。没有了腊肉,没有了灯会,寂寞的不只是春节。多少年来,腊肉和灯会,组成了习俗中最有年味也最柔软的部分。"豫园灯会"已举办了20年,你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可它在与不在,带来的心理冲击却绝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头衔与价值     
蒋光宇 《奋斗》2006,(4):59-59
众所周知,康德是位大哲学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却是一个在职称问题上屡屡受挫的失意者。  相似文献   
14.
愤怒的秘密     
石勇 《南风窗》2014,(10):9-9
<正>我最不奇怪的,大概就是这类事情了:"愤怒"了的失意者,在发作时,肯定是找比自己弱的人下手。这种卑怯的行为,理所当然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但频频发生的事件提醒我们,为什么失意者喜欢这样干?这里是不是隐藏了什么秘密?最近发生在深圳的恶性砍人和劫持事件,又一次揭示了这一社会心理机制。事件的过程是这样:一个24岁的青年吴某某,因为工作、生活不如意,于4月23日晚,手持菜刀,窜至深圳龙华地铁站附近一服装店内,将一名女顾客手臂砍伤,并劫持两名售货员。最后,警察将  相似文献   
15.
曹植之失志,是被“夺志”;阮籍之失志,则是“弃志”。失志原因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心境、安顿身心的方法和诗歌的抒情方式的差异。曹植因失意而痛苦,却无法忘怀已被剥夺的志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安顿身心;阮籍孤独而苦闷,怀疑甚至否定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曹植采用比兴的手法,抒情中带有“缘事而发”的乐府精神;阮籍则意欲摆脱具体事实,注重更为纯粹的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16.
石勇 《南风窗》2013,(14):88-90
无论是"失意者"还是"既得利益者",都在心理上共同制造了"乱"的假想敌,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看成是假想敌来临前的征兆。然而,这并不是这个假想敌即将到来的证据。最近,有媒体的声音,要一些"现实境遇不佳的网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骂,骂不倒党和政府,也骂不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嗯。有些网民是要教育教育一下。这个声音概括了大家都体验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3,(11):63-63
人生在世,时时会感到存在的困惑,得意者和失意者都不能幸免。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职场当中,87%的人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满意。今年春节过后,约23%的在京80后白领选择了跳槽,其幅度之大、人数之多,创近年来纪录。这样一种状况说明什么?我以为起码可以说明三点:一是年轻人对工作现状不甚满意;二是选择余地增大、选择自由受到尊重;三是人人都有一颗超越之心。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漫长的旅程,选择与超越是伴随全程的事。有些选择貌似具有终极  相似文献   
18.
毛邦初斗蒋     
秋思 《党史纵横》2005,(10):49-50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岛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能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度过危机,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一方面是驱逐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以改善国民党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要冻结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精明干练、有可能对其权威构成威胁的挑战者。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争权夺利较大陆时期要激烈得多。蒋介石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位置安插亲信,而个别官场失意…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南风窗》2014,(16):62-64
<正>如果可以,我们不妨把这一种"报复社会",称之为当一个社会在阶层结构、财富分配、价值观念上出现问题时,它的"自我报复"。社会机制和人的心理机制配合,生产出了个别在心理上比较特殊的人,然后他们反过来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20.
聂世军 《廉政瞭望》2012,(15):46-47
每个单位都有个失意者,所谓失意者,一般是指在一个团体内意见不被重视和采纳,职务上没得到重用的人。常规的思维认为,失意者是受害者,是弱势者,因而很少被关注。事实上,失意者还有可能是潜在的不合作者、拆台者甚至破坏者。这也是一个单位难免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