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现今社会 ,随着婚约的解除 ,围绕着原先的赠与物是否返还及如何返还等问题争执四起。笔者试就该种赠与行为的性质 ,以及应如何处理该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文杰 《当代审判》2003,(5):38-38
今年1月初,单位一位同事领来一位二十三四岁的女青年来到我办公室。同事介绍说,这个女青年是他远房亲属,遇到官司了,请我这个“法学家”帮帮忙。然后指着我对那个女青年说:“你有什么苦尽管向他诉,他是法学‘专家’,会帮你圆满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马志国 《中国青年研究》2012,(10):114-116,103
心灵倾诉:面对两个男孩我该怎样选择我是一个26岁的女孩,从小喜欢文学,大学学的中文,受三毛、琼瑶的影响较大。工作四年后今年又考取研究生。让我困惑的是我和两个男孩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潘大礼 《求索》2010,(12):237-240
民国时期婚约的订立不仅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也深受近代新式订婚习俗的渗透。从民国有关婚约的法律条文来看,其与旧式习俗之间的差距明显的拉大,而与新式订婚习俗则日益接近。通过对婚约纠纷案例的考察,民国时期的司法实践不仅在制度层面上与相关法律符合,做到依法审判,同时也打破了旧式家长包办的婚俗,符合了新式自由婚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翟红娥 《人民论坛》2013,(7):175-177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者在制订亲属法时,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变革中有妥协,即形式上趋向于自由、平等,但在部分内容上仍然坚守传统法律精神,其意旨在立法既能吸收先进的法律原则,又能尊重我国的传统习惯,让二者做到统一与融合,使法律对现实的社会秩序起到应有的法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束玫瑰花、一盒巧克力、亲手编织的一条围巾……这些充满浪漫和温情的"小物件"已不再是当今城市恋爱男女心意的"老三件"。随着消费水准和心理预期的提升,恋爱中赠与物品的价值水涨船高———从名表、珠宝、名车到豪宅,不一而足。这种越来越豪贵的表心意方式,被称为"豪赠"。可惜,影视剧中"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天长地久并非现实生活中每场恋情的结果。一些人在热恋期出手阔绰,却在分手后引发财物纠纷,甚至反目成仇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婚约问题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法律对于婚约问题采取既不禁止 ,也不加以保护的态度 ,笔者认为弊大于利 ,特别是对于因婚约的解除而引起的财物纠纷 ,由于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笔者从婚约的历史沿革入手 ,阐明建立婚约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彩礼返还争议,司法实践多依据《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进行判决,但现实情况已溢出该司法解释的文义范畴,导致同案不同判多发。对于未登记结婚且未共同生活、已登记结婚但未共同生活的情形,应分别适用《民法典婚姻编解释一》第5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之规定,予以全额返还;对未登记结婚但有短暂共同生活的,依据《民法典》第158条规定,予以部分返还;对已登记结婚且有较短共同生活情形的,应结合公平原则予以部分返还。若判决部分返还的,可结合彩礼制度的目的,分别以共同生活时间、过错归责为关键、重要考量因素,并结合是否有婚约公示等其他影响因素,依比例原则减少返还数额,但若存在以夫妻名义生活的外观且共同孕育子女的,则阻却彩礼返还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刘兆侠 《法制博览》2015,(8):207-208
《婚姻法》对男女双方自行订立婚约的行为并没有禁止,但不承认婚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订立婚约时给付聘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之,直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继续遵循这一习俗。关于聘金的法律属性,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而且关于聘礼制度的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处理也大相径庭,本文,主要对聘金的内涵、聘金与婚约的法律属性以及现行司法解释对此的规定与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聘礼返还制度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彩礼在城市婚姻中的表现形式已经从传统的订婚提亲转变为恋爱关系中的财物赠予,《婚姻法解释(二)》中第十条规定的彩礼在众多的婚约财产返还之诉中经常被作扩大解释和目的解释,但法院在这方面行使的自由量裁权程度不一,导致应返还的婚约财产认定不清,急需对彩礼进行解释和界定。文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及归纳总结相关的学术论述对彩礼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界定,并探讨了其不同的构成要件,旨在为具体的婚约财产返还之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