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前的中国学界把“国际中国学”定位为“学术性的工具”的观念,往往是建立在对我国人文“特定学术价值”的“自我认定”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的。这在事实上可能导致对“国际中国学”作为一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术的本体”缺乏更有效的和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以“日本中国学”研究为例,中国的研究者需要在“文化语境观念”、“文学史观念”和“文本的原典性观念”上,作出深刻的反思,并调整学术视角,保持学术操守,惟学术自重,方能在“国际中国学”的学术中创造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32.
南京审计学院吴汉全教授历时10年、数易其稿,130多万字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一书,于2010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了。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吴汉全教授学术生涯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更是中国马克恩主义学术史研究中一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  相似文献   
33.
对先秦战争法的研究,肇始于晚清,这一时期学者们力图以国际法理论解释先秦时期的文献,其研究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但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研究带有强烈的现实目的,所以比附的痕迹也较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先秦战争法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成果继承了近代以来先秦战争法的研究方向,另一类成果则尝试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对比中对先秦战争规则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本文认为,未来对先秦战争法的研究,应将其放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宏大背景下,透过其文本和表象,追寻其背后的根源与意义世界,并在更宽广的学术视野下,实现多学科的交流与融通,实现方法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4.
90年来的中国昆曲研究可大略分为三个阶段:自民初至抗战发生为第一阶段,昆曲研究渐成风气,并在30年代因多种机缘而呈现一时之繁荣;自抗战爆发至"文革"发生为昆曲研究相对低落的时期,<十五贯>的成功曾为昆曲演出及研究赢得暂时转机;70年代末以来的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超越前代之处,但也面临着困境和机遇.民初以来的昆曲研究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在历史研究方面主要表现为重"文人"轻"艺人"、重"剧曲"轻"清曲"、重"正昆"轻"草昆",史料的搜集与辨析尚有许多缺憾;在理论研究方面则因深受"剧种"论和西洋戏剧理论的支配和影响,许多结论亟待重加体认.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平台,对国内1982至2011年三十年间有关腐败和反腐败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得出国内学界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探索、给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足,包括研究层次较低、研究内容范围较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有待提升;缺乏科学扎实的社会调研及实证分析等,需要从强化问题意识、拓展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包括加强比较分析和跨学科交叉研究,在系统、整体性把握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6.
我国真正现当代意义上的法理学研究,始于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去两年,已满30年的法理学研究历史被很多法理学人所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回望30年法理学成就,反思这段法理学学术史的缺憾,甚至有学者撰文提出法理学研究的"四大缺陷论"。但是,没有做细致的申论,令人遗憾。或许其意义就在于引发新一轮的法理学研究反思的热潮。通过实证分析过去30年法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深感这种对学术发展的忧患意识是值得珍视的,它是促进法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37.
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迄今的纳西学研究,突出的成就是从语言学、文献学的角度所做的研究,不仅首次系统地公开出版了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纳西手稿目录,出版了相应的学术著作,并提出了研究纳西古语为载体的东巴古籍应与当代纳西语及其文本结合的观点,同时对当代纳西语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奥皮茨为代表的德国人类学家对纳西学的研究,也体现了德国学者重实证和思辨的特点,从对喜马拉雅区域仪式鼓的研究和聚焦“起源神话”的东巴教的展览,反映了他们微观中见宏观的研究特点。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德国中青年学者对纳西族民俗和摩梭人社会习俗较为深入的研究,也是当代西方学者研究纳西民俗和摩梭社会较早的成果。  相似文献   
38.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
高加索是大众熟知的地理概念,但高加索山脉作为地理分界的属性却难以聚合被称为“高加索地区”的明确地域范围。在涉及高加索地区的学理性研究中,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区别,其地域划定存在多种版本,其困难在于高加索自身就附带有“边界”的涵义。对高加索地区的关注、资料收集整理和系统研究,因地区的“边界”属性而生发出独特的问题和议题,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基于在地化因素的现实困境。俄国是近代以来与高加索存在深度接触的国家,在高加索研究方面具有厚实的资料和学理积淀,因而对其加以梳理是贯通学术研究脉络的必要工作。从18世纪后期至当前阶段,高加索与俄国的接触和结合存在不同版本,但俄国中心地带对于高加索作为“边界”的意识和所赋予的战略意义未发生改变。基于俄国关于高加索稳定的战略定位,涉及高加索研究的内容也清晰体现出独特的“边界”性。在当前区域国别研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加索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它是体现“边界”属性的特别案例。  相似文献   
40.
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从滕尼斯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之后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由于社区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社区的概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虚拟社区的出现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把握社区的概念 ,同时挑明社会实践对社会学概念变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