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107篇
世界政治   2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2篇
法律   1138篇
中国共产党   2022篇
中国政治   2491篇
政治理论   731篇
综合类   11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911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807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吴志菲 《湘潮》2006,(10):47-50
刘更另,著名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专家。1929年2月出生于湖南桃源,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9年获得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曾任河南农事实验场土肥室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调查室、肥料室副主任,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祁阳站站长,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副所长、所长,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至三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三、四、五届地学部评审组成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和环境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国际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12.
"学术良知"和"学术谱系" 何以会成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日学术面临的困惑是学术道德的失范和学术谱系的断裂。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语境中,这些都成了真正的难题。而学术大师的缺席和学术原创性的贫弱,就是这一危机的集中体现。当代学者面临的考验是,在强大的必然性面前,是否还保有做出自由选择的足够能力?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谱系”成为“问题”的时候,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13.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较量--兼评《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读吕磊的《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一书的基础上,揭示出标榜价值中立的西方学术研究日趋意识形态化,这对于容观地分析西方的学术成果启示重大。  相似文献   
214.
商盾 《北京观察》2006,(9):62-64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茶是我国祖先在寻求各种可食之物、治病之药的采集过程中,被发现的,后来由药用或食用逐渐发展为饮用.但是,饮茶缘于何朝何代,学术界有不少说法,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产生于神农时期.其根据是茶圣陆羽<茶经>中的一句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由此看来,茶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从野生到半栽培、栽培经历了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15.
然而作为新宰相的王安石似乎在苏轼参加制科考试“进策”时.就认为与其“学术素异”的苏轼一旦大用就会防碍变法。所以从苏轼还京伊始就没有丝毫争取他重用他的意思。相反地将这位有着制科三等并当过一任地方官光荣履历的苏轼。安置于直使馆判官告院闲职,并在后来屡次打消神宗起用苏轼的动议。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王、苏后来交恶、敌意首先发自王安石一方。可以说.王安石基于苏轼的资格声望和学术见解.为了自己的变法顺利进行而有意抑制苏轼在政治上的发展,按宋人钱世昭的说法,是忌“子赡为宰相耳”。倒是司马光在努力地为苏轼争回这份公道.在神宗面前多次推荐苏轼未果。相形之下.其秉性的公正显得更值得信赖。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光举荐苏轼未必出于拉拢之目的.王安石为自己制造政敌确是事实。  相似文献   
216.
全国第二届“中国人才学论坛”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二届“中国人才学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在桂林空军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主办,人才学研究分会承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17.
“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8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法律史学者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们就法律史学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材料,以及该学科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富有深度和较为充分的研讨。会议在深化法律史学已有研究的同时,还提出了诸多新的学术观点和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会议的讨论可谓史论交融、热烈深入,充分展现了法律史学(者)的活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218.
《理论月刊》2006,(11):F0003-F0003
高永久教授,男,1964年生于新疆奎屯;1985年新疆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8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至1996年受国家教委委派赴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大学进行普通学术访问,2002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派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进行高级学术访问;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219.
前不久,“沈定庵书法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同时举行了“沈定庵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沈定庵系浙江绍兴人,6岁习字,数十年来遍临汉魏六朝碑帖,终于自成一家。他笔下各体皆擅而尤精隶书,其书厚实凝重而又圆融丰润,带飘逸之气,曾为当代大作家沈雁冰先生激赏。日本侵略中国时,沈定庵随父避难广州湾,一日见街坊一家店铺里挂着伊秉绶的手迹,读后如痴如醉,不忍离去。店主见他小小年纪,如此好学,乃尽出所藏,供他临摹。少年沈定庵获此良机,便探本求源,推索其意。“于西汉金石则好鲁孝王陵塞石刻石,张迁、华山、西狭颂、石门颂、史晨诸碑,每种…  相似文献   
220.
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维系的动力,其动力从产生的层次上分,可区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从产生的基础上分,可区分为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从作用的方向或性质上分,可区分为正动力和负动力。研究各种动力因素的产生、地位、作用及其相互联系,寻找各种动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并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在学术编辑的知识创新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于提升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系统的总动力,加速学术编辑知识创新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