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透露的精简和规范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方案显示,新一届国务院将设置29个议事协调机构,撤销25个议事协调机构,此外保留2个办事机构的名义。长期关注议事协调机构调整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表示,从此次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力度来看,决策层意图明确、决心很大,尤其是方案最后提出,一般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有助于今后限制议事协调机构的再度膨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研究所所长于安教授认为,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方案反映了本次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改革意图,它的重要特点是通过集中机制和规范机制来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22.
口供补强证据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供由历史上的“证据之王”生成的“无供不录案”证据规则到口供未经补强不得定案的证据法则 ,出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反叛 ;随着诉讼程序正当化和人权保障的深入 ,补强证据法则也由强化自由心证的实质规则转化为自由心证的例外形式规则 ,实现了口供证据适用的超越式革命。口供补强证据在设定证明案件事实并增强或担保口供证据的基础上 ,应当构建口供补强证据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完善口供补强证据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3.
保障仲裁当事人的权利,设置仲裁裁决监督制度有其必要性。从仲裁监督的历史演变来看,各国对于司法监督限度的制度设计,则取决于社会公众对于仲裁裁决的正当性来源问题的认识。本文指出我国在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经验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该监督模式产生的背景与前提假设以及司法现状,找出其与本国司法制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4.
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中,警察法治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对于法治文明的实现具有突出作用的程序,必然要率先走向文明,确立程序正义。警察程序正义要求在进行任何一种警察行为时,都必须遵循起码的、正当的程序。警察程序正义的内涵应当是实体性的程序正义,而不能把程序仅仅作为形式上的存在。  相似文献   
25.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26.
我国刑事推定规则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推定规则分为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目前,我国尚未构建系统的刑事推定规则。我国运用刑事推定存在的问题包括:推定的实体性规则不完善,推定的程序性规则缺失,运用证据的原则未予明确。应当从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刑事推定规则,即确立推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必要性原则、基础事实真实原则、高度盖然性原则、不得二次推定原则和可反驳原则;构建实体性规则,其任务是界定推定可以适用的范围,包括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适用的范围;设置程序性规则,其中如何设置对推定的反驳程序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
大陆法系各国的民事诉讼将法院对法律适用的释明称为法律观点指出义务,其与对事实的释明一道构成法院"实体性诉讼指挥"的核心。在德国,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立法化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听审请求权,避免突袭性裁判的需要。它要求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就法律适用与当事人进行讨论,指出当事人在辩论中未提出的,而法院可能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观点,并赋予当事人表明意见的机会。违反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构成程序瑕疵,当事人可通过上诉、提起宪法诉讼以及提出异议等救济手段维护其程序权利。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为当事人提供了对法院的法律判断权施加影响的机会,保障了当事人在法律适用领域中的程序参与权,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8.
独立性和一裁终局性体现了仲裁制度的基本精神,仲裁裁决由于其准司法特点,也必然受制于国家司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我国《仲裁法》所建构的对国内仲裁进行实体性和程序性全面司法监督的体制,在现实中存在监督不当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与仲裁制度本质以及与民事诉讼机制平衡关系等存在抵触。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来讲,应改而确立司法对仲裁的程序性监督机制,保证司法机制和仲裁机制在民商事纠纷处理机制上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9.
民事裁定的执行是受该裁定效力约束的主体的义务之所在,其既是当事人和相关诉讼参与人履行民事裁定的过程,也是法院保障法律实施的实现阶段,是民事裁定运行过程中的必须环节和最后环节,是法律威严的体现阶段,是当事人尊重法律的表现阶段。民事裁定只有在其法律效力实现后,才能充分体现其在诉讼中的价值,才能达到调整诉讼和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且有利于发现事实真相,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发回重审立法规定的合理性和实践成效及问题进行实然分析,将揭示出我国发回重审制度在实现其实体性补救和程序性制裁功能时所体现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完善该制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