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李二曲心性实学论心性修养的初步工夫为:通过"内外交修"和"从心性入微处着力"做功夫,由外及内,一步一步返回到意识本体深层,最终获得心性本体.  相似文献   
3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佛堂前驻足。看到门前宣传栏里张贴的《佛说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我对佛家的理论知识缺少学习研究,但是对佛家劝世的言论,尤其是“有德自然香”的观点深信不疑,因为它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33.
明清实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本文以黄宗羲的实学思想为例,对之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就时代思潮而言,明清实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所作的批判和总结,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结果.这种批判、总结和反思,客观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表现出鲜明的近代走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4.
王杰 《理论前沿》2001,(14):13-15
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是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的时代。本文认为 ,这一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思潮与人文启蒙思潮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 ,表征着中国思想文化开始了走出中世纪、走出理学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5.
清代实学思想的代表人物阮元(1764—1849)是江苏扬州仪征人,一生为官从政有方,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己任,治绩斐然。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在治学兴教中,他奉行“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在经史、数学、编纂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兴办了诂经精舍、学海堂两所以考据训诂为主的书院,撰写了以《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为代表的大量著作。  相似文献   
36.
吴雅思 《求索》2008,(11):112-114
中国的实学伦理思想产生于明末清初,然而,清政府对西学一直采取保守态度,禁止其学术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自然科学同世界科学的进步拉开了距离,阻碍了中国走入世界强国的道路。颜元作为清初著名实学家,他在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经世致用”、“圣贤救世”的实学伦理思想体系,开启了当时人们理性世界的价值。颜元“经世致用”的实学伦理思想不仅是当时背景下的时代强音.在今天也仍有研究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7.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的西方教育制度、教育理论和宗教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目的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中国教育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38.
王舜祥 《世纪桥》2008,(4):43-44
明清时“实学”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实学”的概念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泛化”和“窄化”意义上的不同,是两个话语体系的不同。忽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正是造成目前“实学”研究混乱的原因之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辨别不同历史时期“实学”的不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去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实学”。  相似文献   
39.
吴超 《长江论坛》2012,(3):75-80
清初知识界所普遍遵循的弃虚蹈实治学风格,是在文化统治阶层与文化受制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而成。因此,欲对这一时期实学学风的形成过程有一准确认识,必须结合清初文治的学术语境及官方所倡导之崇实尊经的历史场景加以研究。顺治、康熙两朝的文治策略不仅顺应了明末以降知识界实学理念不断深化的学术趋势,同时也驱策清初知识分子逐渐走上了通经以明道,明道以致用的治学道路。而其中经世致用的内涵则经过顺、康两朝官方所倡导的实学导向,最终蜕变为狭隘的资治目的论。  相似文献   
40.
于瑞桓  孟德楷 《理论学刊》2012,(12):109-112
明清实学的启蒙精神对史评类著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史评标准的独立性和史家的独立性,反对把仲尼褒贬之法作为最高准则;二是对传统史评中的君臣大义重新思考和定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三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史关系,由六经皆史发展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