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冰冰 《当代韩国》2013,(1):109-117
朴趾源是朝鲜李朝后期实学派文人的代表,他的实学思想在其文学观、商业意识、农业改革及宇宙观方面都有体现。同时,朴趾源作为朝鲜"北学派"的代表,主张学习中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发展工商业、改革农业等,其实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2.
韩民族地处半岛,拥有与生俱来的向海性,而朝鲜时期是其向海性强弱的转折点。以海禁为大背景、防御型海洋政策为基础的朝鲜王朝,国家层面体现出消极的海洋认识,地域层面的向海性虽时有复苏,却因大环境的被动而终究得不到完整释放。从漂流问题来看,本国漂流民对海洋表现出谨慎与敬畏,却又期待漂海带来的异文化体验;外国漂流民在朝鲜王朝得到的待遇,反映出朝廷对海洋外来对象的警惕。朝鲜后期拥有进步思想的实学家们,在海洋认识的停滞上跨出重要一步,对漂流经验持积极态度,然也只到达利用海洋的认识层面,尚未上升至探索海洋的认识层面。可以说这亦是朝鲜王朝探索自身历史主体性的艰难之体现。若要在当下重新获得海洋进出的主动权,韩民族应反思历史上的向海性的变化,以主体姿态在东亚海域中为自己定位。  相似文献   
53.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54.
对于黄宗羲哲学体系性质之界定,学界有心本说、气本说、还有心气二元论说、亦有理气心性合一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参鉴浙江学者吴光先生十五年前关于黄氏力行哲学提法,通过学理论证,认为可以也应该把黄氏哲学界定为一种以强调实践、行动为主要特征的力行哲学,它已经具备了经世应务的实学品格。  相似文献   
55.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6.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随着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的涌现和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欲求越来越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清初实学家颜元在批判地继承以往的义利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儒家的义利观,提出了"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的义利新解,成为清初实学在义利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57.
实学与心学的交融与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形态。实学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心学是指宋明理学中主张以人的心性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学术流派。实学与心学既有交融,也有背离。  相似文献   
58.
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初探(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59.
毛泽东实事求是之学以实践的规律为对象,知和行的渗透与循环构成毛泽东实事求是之学的思想细胞;实事求是之学所论之"实践"只是"实践"的一半;要使实事求是之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践逻辑学",既要研究实践从活动到结果的转变,又要研究实践从结果到活动的转变,使"实践的逻辑"表现为从"结果"始到"结果"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长期影响着朝鲜半岛,朝鲜各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以"小中华"自居。"尊华攘夷"、"慕华贱夷"是朝鲜人传统的文化观念,这一文化观念严重影响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自进入清代以来,朝鲜人自以为所谓华夷秩序大乱,华夏文明之真传移到了朝鲜,并因此而深感自豪;同时,自感传续华夏文明之真传的责任重大,虔诚地维护传统文化,唯恐有丝毫的亵渎。尽管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西势东渐,人类文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朝鲜卫道士们一直将中华以外的文明视为"夷狄"之货,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如此僵化愚腐的意识氛围中,北学派的先驱洪大容率先提出了"华夷一也"的新观念,实现从"慕华贱夷"、"尊华攘夷"到"华夷一也"思想的飞跃。在东亚率先打破传统的"华夷观"是朝鲜北学派的一大特点,在朝鲜唤起了民族主体意识,为朝鲜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收新的世界文明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