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00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7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众所周知,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和灵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与否,归根到底要反映到对案件的处理,并且通过裁判文书反映出来。裁判文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体现,是向社会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可以说法院审判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裁判文书质量。可见,裁判文书的制作与司法公正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在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中如何体现司法公正呢?本文愿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究,以请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52.
周欣 《法学杂志》2007,28(3):87-89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侦查权、检察权与审判权.从它们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各自的职能来看,三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各自又独立承担着特定职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世界各国司法制度中国家权力的配置情况来看,在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既有侦查权被审判权"借用"的现象,也存在审判权对侦查权的分割情况,同时审判权对侦查权还有监督功能.从侦查权与检察权的关系上看,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赋予检察权两项权能:一是刑事案件的公诉权;二是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权.侦查权与检察权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检察权与侦查权分立;第二,检察权中包含全部侦查权;第三,检察权对侦查权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第四,检察权中只有对特定案件的侦查权.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合理配置侦查权,防止公权力之间混用、滥用现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3.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由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人民法院之所以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治国家的应有内涵。人  相似文献   
154.
当事人对审判权在承担社会冲突解决方面的能力期望过高,这与审判权干预社会的依据不足存在矛盾,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某些纠纷是否应予立案受理缺乏明确客观的依据,纠纷不被受理的当事人对法院存在误解,学术界对此也颇有诟病,司法实务界也比较头疼。针对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界定标准不客观导致的问题,学术界除探讨在立案审查方式上进行改革外,主要仍是从传统的抽象法律思维角度试图对概念进行完善,并提出以"诉的利益"为标准界定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但是,从抽象思维角度对概念的完善仍存在其难以避免的不明确性。本文根据司法实践中确需考虑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界定标准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发展的规律,尝试运用个案类型化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界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从个案类型化的权威性以及法律适用的统一性角度出发,在个案类型化的具体实施方面,笔者建议在民商审判线分两级实行新类型案件报告制度。本文还对笔者承办的涉及离婚纠纷但被告下落不明、环境侵权纠纷以及关注的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合伙协议的纠纷等个案,尝试运用类型化的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5.
王廷中 《人大论坛》2009,(10):1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已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值此监督法颁布两周年之际,笔者就县级人大常委会在加强和完善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6.
酌定不起诉的立法本意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通过非刑罚化的方式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但是,我同现行酌定不起诉制度并不能实现此立法初衷.繁琐的程序不仅与司法效益原则相悖,而且也不能防范自由裁量权滥用.同时,程序不公也窒碍了非刑罚化目标的实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根据诉讼主体原则和程序参与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选择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7.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这对推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稳定及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改革,有一个理论基础和价值趋向的选择问题。一、当前我国司法体制的现状 我国司法体制的概念与国际司法体制的概念有较大差别,它涵盖面较宽,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四家。按《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加上司法行政机关的部分刑罚执行即监狱管理,在刑事领域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  相似文献   
158.
张爱云 《中国审判》2009,(12):78-80
讨论审判权问题必须先从司法权切入。从外向度上分析,司法权是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对应的概念范畴;而从内向度上界定,司法权实质内涵就是审判权,是法院将法律规则运用到具体的个案之中,并据此裁决利益争端的权力。需要进而提出这样的问题:司法(权)独立是如何涵摄审判(权)独立的呢?应当从两个路径给予解读:一方面从法治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9.
胡海林 《人大建设》2004,(10):47-48
沈阳今报4月26日刊登了一篇以《辽宁地方人大首次出示“红牌”撤销法院判决》为题的文章,报道地方人大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笔者认为,该文标题似有不妥,有人大干扰司法权之嫌:从文章内容来说,也存在地方人大越权的情况。人大应如何正确行使特定问题调查权?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60.
《特区法坛》2004,(5):1-1
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长松在全省法院表彰先进暨开展“公正廉洁树形象”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依靠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符合法院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努力取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成效,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