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88篇
世界政治   1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8篇
法律   1883篇
中国共产党   2172篇
中国政治   3632篇
政治理论   1120篇
综合类   213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国家等政治现象之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具有台统治要求的共同的“政治准则”、”政治认同”等政治文化。农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农民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
胡主席关于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军军事训练指明了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发挥好政治工作对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服务保证作用和直接作战功能,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4.
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序主体的利益实在化逐渐成为构建独立性、自主性诉讼程序的关键性问题,程序利益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程序利益作为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反映出程序主体的特殊利益需求,其在诉讼程序中表现出的独特本性和功能,直接影响到民事诉讼程序的架构与运行。  相似文献   
95.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本文从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审美修养和创造力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6.
97.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实施人才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已日益显示出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8.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基地,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传承与创造,所形成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体现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意识氛围,是反映大学本质特色的内涵精神与外在形态的统一形象,是维系大学团体、支撑大学发展的精神力量。一、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1.正确的导向作用。大学文化必须体现社会的主流文化,体现社会发展本质的先进思想,并以此作为选择评判的标准,区分进步与倒退、正义与反动、科学与愚昧,给师生员工指明追求的方向,引导师生员工追求科学与进步。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灵魂,坚…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准确诊断并对134例鼻骨、98例眼眶和21例颅骨骨折进行分型。正确显示36例肋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4例脊柱骨折和27例四肢骨及关节骨折。利用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等技术鉴别陈旧性骨折18例。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伤害等级鉴定提供有力的法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