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韩国华 《法制与社会》2013,(15):124-125
近年来,有专家学者从诉讼法学或证据学的角度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认为案件事实都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是不可能复原和再现的,过去甚至是不可知的,提出应当以证据为依据的观点,以及以法律事实代替客观事实的观点。笔者认为,作为一项司法原则,一种司法信念,以事实为根据仍然不可动摇。本文从以事实为根据的内涵、存在基础、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正确把握以事实为根据与以证据为依据的关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32.
会计数字、股票价格与客观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戊 《求索》2012,(1):41-42,81
本文着眼于会计数字和股票价格对不同类型客观事实信息的反映能力,分析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会计数字的相互解释能力的差异。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股票价格中含有比公司会计数字中更多的市场、行业信息,基于这种推断,本文进一步发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对会计数字的解释能力强于会计数字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33.
李海裕 《犯罪研究》2005,(4):49-51,68
本文从法律事实的内涵出发,讨论了司法审查的法律事实存在客观事实和裁判事实的双重属性,认为该双重属性现象的存在使裁判应建立在证据规则的基础上。以此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认为犯罪行为亦应具有双重属性,结合行为的意识与动作的结构和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的三阶段特点,作者探讨了各诉讼阶段的犯罪行为查证标准。  相似文献   
34.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既交叉、重合,又存在一定的背离。缺少当事人确认的既往隐秘事件与庭审的时空区隔,是其成为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争论焦点的原因所在,而这一区隔及其衍生出来的技术限制和程序限制,又造成了庭审的事实发现活动的程序特色和裁定事实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35.
善学以增智     
《礼记·学记》曾说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书籍里承载的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着他人的智慧、经验和艰辛的付出。不爱读书、不善于读书、不读有教益的书,就会固步自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增长才干、胜任工作的重要途径。那么,领导干部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呢?挤时间学。领导干部大都工作繁忙,难得抽出时间来学习。这固然是客观事实,但鲁迅说过: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相似文献   
36.
婚内强奸:从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西方在传统夫制社会下的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模式之下,刑法理论中的婚内强奸难以占得一席之地,主要缘于以“妻子承诺论”和“促使女方报复论”为理论支撑的“丈夫豁免”。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西方各国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势不可挡的以追求政治、经济、性权利平等为目标的女权运动,人们开始逐步反思检讨“丈夫豁免”的正当性,摒弃了强奸罪中的“丈夫除外”原则。婚内强奸在中国作为一个客观事实的存在显而易见,而其从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的演进,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权利规范从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之后,人权保障和提供社会公正将是任何一项法律制度所不可或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龙显成 《湖湘论坛》2002,15(2):17-17
一、必须坚持深入基层,吃透下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基本依据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和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上,加强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决不能固步自封,用僵死的条条、框框去套丰富的、崭新的现实。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这样的思想路线,什么时候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离开了这条路线,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就必然会对形势的判断产生失误和错误,使…  相似文献   
38.
所谓量刑情节,是指除定罪情节以外的,据以在法定刑限度以内或者以下对犯罪人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其基本特征是能够反映出行为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或者人身危险性。在正确定罪的前提下,理性评价量刑情节,是落实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在评价量刑情节过程中,如何对待和适用量刑情节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探讨如何适用量刑情节,必须以有利于实现量刑公正为指南。一、不能拒绝适用量刑情节对量刑而言,除去定罪事实后的案件事实就是由一个个量刑情节事实构成的事实整体。量刑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是我国量刑基…  相似文献   
39.
孙日华 《北方法学》2011,5(6):15-23
对于司法过程中的事实问题,始终存在着多种分类。大多数都是在静态意义上对事实进行划分;事实只有在司法过程中才有意义,事实需要在司法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考察。从客观事实的发生、案件事实的陈述到裁判事实的建构,是诉讼参与人、法律规范、证据等各种因素整合的结果。裁判事实的最终形成是在法律理性主导下进行的事实演化;事实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司法过程中事实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40.
赵文 《法制与社会》2013,(28):126-127,129
我国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一直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立法本意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以充分确凿的事实作为判案的根据,用法律这个尺度来衡量。以法律作为定案的准绳,才能做到不枉不纵,公正无私,保证公正的审判。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查清事实和适用法律,而在我们的审判实践中,常常遇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人民法院亦无法调查收集到相关证据,而法官又不可能在全部证据齐备的情况下才作出判决,此时证明责任的分配对判决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试从两大法系中的证明责任的产生发现进行源头式的探寻,并通过对我国法院两起同类民事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分析,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