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呼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过.择校之风何以久盛不衰,"赞助生"、"条子生"何以不能绝迹;中考、高考的竞争,为何在"减负"声中不见根本的缓解?其源盖出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由于学校之间软件硬件的不同,由于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差距,又由于自80年代起施行的重点校制扩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校分三六九等已成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2.
如何判定醉酒后交通肇事行为人的这逸行为,是司法实践中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剖析杨某交通肇事案,以说明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逃逸故意和不明知而逃逸的客观事实,以及是否因逃逸而致人死亡,以便准确判断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主观心理态度和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正确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43.
本文针对“迷思论”和“杞人忧天论”,揭示了我国长期存在的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客观事实;阐述了衡量投资率是否过高、消费率是否过低的理论标准;据此历数了高投资率、低消费率造成的种种严重后果;指出了上述观点并不是源自马克思主义,而是源自古典的和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分析了上述观点反映了当前我国某些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44.
如果探寻中西方刑事证明标准的渊源,我们会发现,刑事证明标准赖以生存的根基有着巨大的差异,两种不同刑事证明标准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中国所特有的诉讼法律文化背景的定在,使中国现今的刑事证明标准得以固守,而这种证明标准对中国刑事诉讼体制与实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则是全局性的。突破现今的刑事证明标准,成为当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现实和理论前提。刑事证明标准的转变,与其说是制度本身的转变,不如说是文化的更新,这种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尽管如此,制度可置换文化而先行,并对文化的转变产生一种推动力。  相似文献   
45.
王晋堂 《北京观察》2004,(10):44-46
"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怎么成"龙"呢?"玉不琢,不成器".用什么来琢?教育.中考、高考的竞争,为何在"减负"声中不见根本的缓解?择校之风为何久盛不衰?"赞助生"、"条子生"何以不能绝迹?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由于学校之间软硬件的不同,由于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差距,又由于自80年代起施行的重点校制度扩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学校分成不同等级已经成了客观事实.如果到中小学走一圈,不用太远,就在城近郊区走一走,就会感受到学校和学校真是不一样!还教育一片晴朗的天空,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6.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虽然在事实发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发现案件的客观事实为目标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它们所认定的法律事实都能贴近案件的客观事实。但由于受认识手段的影响以及为了限制法官恣意和保护人权等多种原因,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经常发生背离。我国证据制度忽视了对法官主观随意性的限制和对人权的保护,应当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47.
浅论如何提高新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莉玲 《学习月刊》2011,(12):26-27
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发现、感受、认识、分析和确认选择的能力。德国思想家尼采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最怕的是缺少发现,缺少新闻敏感,也就是缺少新闻意识,如果没有新闻意识,就没有新闻可写。在当今新闻竞争激烈的时代,作为  相似文献   
48.
论具体的方法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楷 《中外法学》2008,(2):216-233
<正>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范围的情形(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具体的事实错误包括对象错误、方法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1]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争论。[2]前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相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后者主张,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3]  相似文献   
49.
50.
戴和平 《中国律师》2001,(10):84-84
本刊2001年第7期刊登了《中国最高额律师索赔案引起的沉重思考》一文,在律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不少律师致信或写文章给本刊,谈对该案的观点。现将其中一些反映刊载于此,以使读者对此案有一个多角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