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闻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相似文献   
32.
正【专题导引】2013年6月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三)》是目前所见秦代最重要的法律史料之一,这批秦简由四种不同形制的司法文书构成,其中包含了大量刑事、民事、行政案例,对研究秦代地方司法、奏谳制度、治安和侦查活动以及律令条文等均有重要意义。这批秦简公布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即于2013年11月底共同举办了《岳麓简(三)》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日、德等国家的二十余位学者撰写论文,各抒己见,对其展开深入探讨。本专题所刊登的五篇论文,即是其中的部分成果。本专题刊登的第一篇论文由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专家张伯元教授撰写。论文对《岳  相似文献   
33.
2020年9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这在湖南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专程来到岳麓书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岳麓书院定性、定位、定向,这在岳麓书院发展史上、湖湘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学深悟透,切实将总书记对岳麓书院的重...  相似文献   
3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即将实现,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专程来湖南考察,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参观岳麓书院并对湖南大学师生发表重要讲话,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湖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35.
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坐落着一座始终让人魂牵梦绕的岳麓书院。当代大儒饶宗颐先生曾为岳麓书院题“斯文在兹”,可谓恰如其分。岳麓书院得此美誉,其实并不是因为其背负的秀美灵岳,也不是因其面朝的碧水湘江,更不是书院建筑的古朴和环境的幽静,而是因为千年以来书院培养的人才影响大,是矢志兴学的士绅百姓的顽强毅力令人惊叹,是问道求学的师生们秉持的理念散发的摄人光芒。  相似文献   
36.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岳麓书院的楹联,也是湖湘文化成就的最好注脚。春风拂柳,蓝天如洗。我从溁湾镇出发,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车停东方红广场,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山门前,雕像刻画的正是中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英姿。中午之时,一群青年学子刚刚下课,他们三三两两,意气风发,结伴在书院周围行走。这里就是著名的湖南大学校址,门前匾额书有“湖南大学”几个刚劲大字,为1950年毛泽东亲笔手书。“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的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37.
38.
在作为湖湘文化传承地和见证者的系列地方书院中,平江的天岳书院,它的历史绝对算不上悠久,比起岳麓书院来晚建了九百多年。作为书院,天岳书院确实没有什么亮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然而,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书院里,发生了许多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书院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造就了天岳书院永远的光荣,于是,今天的天岳书院成为了一个历史不应该忘记的地方。  相似文献   
39.
岳麓书院讲堂之中那两把并不起眼的座椅,似乎仍保留着来自朱熹、张两位巨儒的气息,让后来者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书院大门这副睥睨时空的对联,永远让人只能仰视。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秋天,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来到湖南长沙,在岳麓书院讲堂与其时主教岳麓书院的  相似文献   
40.
湖南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起于甲午战争之后 ,以1 897年时务学堂的建立和 1 90 3年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为标志。湖湘文化和传统高等教育的条件使湖南近代高等教育的源起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为培养中国近现代叱咤风云的人物和铸就一种有独特魅力的地方人文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