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相区别的一面,又有相一致的一面。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的升华,从而推动人们物质生产实践的提高。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包括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它是经营管理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2.
李光 《今日广西》2010,(15):38-40
低碳生活是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点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中的低碳食物则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人的健康。但是,低碳食物有两种概念,一种是指粮食产品生产过程的低能耗和二气化碳排放量低,二是指含碳水化合物少的食物。这两种食物的相同点都有利于人的健康,但却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所谓社会文化,无非是社会群体的心理心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中国人,俄国人,都是人,这两大社会群体的社会文化当然有许多共同处。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毕竟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伦常日用、务实求真的世俗色彩,兼容并收、融合扬弃的思想体系,注重修身、追求心性的内在修养。古代西方伦理文化的特色是突出道德及精神生活价值,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中西古代伦理文化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处。认真研究其基本特点及异同,对于建构、完善当代世界伦理文化新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以下简称TRIPS协定 )是乌拉圭回合拓展出来的新的重要领域 ,它整合了以往的知识产权条约 ,是建立在现有重要知识产权条约基础之上的协定 ,现对我国修改后的蓍作权法保护客体与TRIPS协定的异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6.
文章认为,现代政策理论存在两个理论来源,即以政治学为背景的政策科学和以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政策学。两种政策理论虽然在学科特征、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随着政府公共政策干预的扩大和要求,两种政策理论出现互补融合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弥补了各自理论的不足,丰富和完善政策理论,而且将从政策层面上为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7.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力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尤为企慕战国文章之盛世。众人将萧梁的《文选》“举为辞章之祖”,而章氏整个文史校雠工作的深层动机之一,是试图在时间坐标上将《文选》调整为有为而发的战国之文,从而消解清代义理、考据、辞章严重分离的现象,以补救时世为文之偏颇。  相似文献   
28.
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反腐败进行了不懈探索。但基于时代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二者的反腐败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从一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他们思想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9.
英国和美国作为英美法系的两个代表性国家,它们的宪法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各自的特色和区别。本文拟在分析其共同点的基础上,从其创制程序、表现形式、基本原则和违宪审查模式等方面比较其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民间借贷衍生出新的发展特点,出现P2P、以房养老、职业放贷等形态。从表面上看,合同双方并非民间借贷关系,但从本质上看,这些合同体现的是民间借贷关系。鉴于很多人分不清借贷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异同之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总结以往案件,揭开民间借贷的重重“面纱”,引导公众走出复杂合同中的法律关系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