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1.
<正>随着网络舆论监督与反腐倡廉的形势发展,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督的态度实现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国内网络监督格局也逐渐实现了从民间主导到官方主导的转变。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主体多元、全天候与全方位、快捷高效、安全廉价等  相似文献   
72.
翡翠得以广泛流传和清王朝皇家贵族的嗜好有关,尤其是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最喜欢翡翠玉器。以至于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湖广总督张之洞不顾同仁之情,借口“与义和团有嫌”,诬陷告老还家在襄阳的老京官,将其满门抄斩,实为夺取老京官不肯割爱的一块上等翡翠。之后,张之洞将其做成降魔杵,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敬献之。  相似文献   
73.
梁新 《世纪行》2013,(3):44-44
晚清名士张之洞,一生都遵循一个“三不争”原则。就是“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如果一个人不是心胸宽广,谁能做到一生都与人“三不争”?一个人要坦然做到“三不争”,就要“看透”世事。一是“看开”:别纠结于一片树叶,要看到整个森林;二是“看淡”:爱恨得失都是过眼娴云,快乐的生命才是永恒的:二是“看破”:红尘纷争皆因利,尔虞我诈终伤己;四是“看穿”:平平淡淡才是真,辉煌灿烂暂短事。  相似文献   
74.
"汤浅现象"揭示了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分析我国历代文教中心的转移。从历史上看,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文教中心也随之逐步南移。文教中心的转移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使然,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清末,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18年,推动了湖北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也促成了文教近代化,构建了领先全国的文教体系,使湖北武汉一度成为全国的文教中心,并反过来推动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事业,促成近代武汉崛起以及当前四大文教中心的地位。当前,继承张之洞的历史遗产,进一步夯实武汉当今全国四大文教中心之一的地位,并为湖北武汉乃至国家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仍是今日后继者们念兹在兹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5.
张之洞督鄂期间实施了各项新政,促进了武汉的近代文明转型,也成就了武汉近代史上的一段辉煌。其面对阻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抓住机遇、励精图治的精神,是武汉精神的历史渊源之一。张之洞的新政因其立场及时代所限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他所遗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76.
梁纪锋 《现代领导》2011,(12):40-41
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提拔,没有体现慈禧对张之洞有多么倚重,张之洞似乎有些失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相似文献   
77.
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园内地势蜿蜒起伏,绿树成荫,建筑独具风格。武汉大学发轫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已有118年悠久历史。武汉大学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毛泽东、李达、李汉俊、陈潭秋、董必武五位,及中共最主要的创始人、五任总书记陈独秀,都在武汉大学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相似文献   
78.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他对人才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有着充分认识,非常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他根据当时实际条件注意拓宽培养军事人才的途径,通过派人去西方学习、聘用西方军事人才和开办军事学校三种方法培养中国的军事人才。张之洞的军事人才教育活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辛亥革命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9.
郑和兵  王森 《传承》2011,(26):72-73,85
清末,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人在社会大变革中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同时也开始迷失自我,他们抨击与抛弃儒家传统文化,甚至全面否定其历史地位。以儒臣自居的张之洞为保存儒家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特设存古学堂。  相似文献   
80.
张鸣 《廉政瞭望》2014,(6):46-46
在中国第一个转型时期,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是向西方学习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