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05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认同在成为国内学术热点的同时,内涵的界定却不够清晰和明确。细致剖析其在中文语境中的用法,它实际包含着异同感、归属感、忠诚感、理想感、立场感等几层相互递进的意思,其核心问题则可以区分为谁认同、认同什么、认同到什么程度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专利保护制度是法学界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从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基因专利申请实质审查、基因专利的归属三方面展开分析,分别论述了是否应给予基因技术以专利保护、如何审查基因专利申请、以及基因专利权归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乌木归属问题成了当前学术界和网络舆论争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试通过对目前学界有关乌木属于埋藏物、天然孳息、矿产资源、文物及无主物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把乌木定性为矿产资源最为科学合理,有关部门应尽快启动新矿种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将乌木按矿种分类列入《矿产资源分类细目》,让乌木的归属、开采和利用有法可依,定纷止争,物有所属,避免纠纷和诉讼,维护社会稳定,消除政府与民争利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14.
程磊  商志强 《江淮法治》2012,(10):34-35
身居德国的唐某出资委托父母买房,后因要求父母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遭拒,唐某将双亲告上法院,要求确认房屋的产权归属。近日.泾县法院成功调解了这起物权确认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5.
订婚后给予一方彩礼是我国一种民间习俗,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彩礼返还的立法不足的探究,结合当前婚俗中的现状,对如何处理彩礼纠纷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8,(12):14-14
近日,河南兰考县惠安街道办事处一份红纸黑字的《惠安街道办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引起网络热议。该标准第一条规定:“索要彩礼超过两万者交公安机关调查,严重者以贩卖人口或诈骗论处”。  相似文献   
17.
刘昕悦 《法制博览》2023,(13):139-141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施行,高空抛物行为正式进入刑法,高空抛物罪成为一项专有罪名。与此同时,在刑法理论学界针对高空抛物的解释论领域的各种争论也是如火如荼。本文从刑法教义学的视角,对高空抛物的法益归属、主观罪过形式以及“情节严重”的限缩解释进行分析评价,助力司法实践中高空抛物罪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尚未完全畅通,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在社区内所应承担的职责仍需进一步厘清。建议将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进一步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全面打通社区治理的"末端微循环"。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婚姻法》对于夫妻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与婚后产生的收益归属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而《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对该问题做出了规定,但是一律笼统地将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认定为共同财产,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在确定婚前财产的婚后归属问题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不能忽略夫妻另一方的协力对收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思想不是各种知识的折衷和杂糅,因而不能对其采取一种折衷主义的知性式的处理和看待方式。它的整个体系乃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即以现象学的方法反思性地把握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这也就是马克思在“终结”了以往的旧“哲学”之后建立起来的新的哲学形态。因此,马克思思想在总体上是一种哲学,而不是其他学科。这既是由马克思思想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思想固有的批判立场所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