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各国政治   722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3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9篇
法律   1412篇
中国共产党   2722篇
中国政治   3493篇
政治理论   1516篇
综合类   18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831篇
  2013年   784篇
  2012年   1029篇
  2011年   1064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755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翁超群 《新东方》2007,(12):26-28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回答要不要发展,而且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当代世界发展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人们认为发展就是走工业化社会和技术社会、生产丰富的物质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主要强调经济增长,这一时期从工业革命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适应工业进程的发展,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等方面,因此,人们将发展看做是经济增长和整个变革的统一。这一时期从20世纪50年延续到70  相似文献   
162.
刑法主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犯罪必然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犯罪治理策略取向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从而导致刑法主观主义生成并渐趋强势。刑法主观主义并非只是为了作为客观主义的对立面而生成,而是对时代变迁的必然回应,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3.
德国历史学家埃卡特·克尔将社会和经济力量引入对第二帝国海军问题的研究,针对传统兰克史学所遵从的"对外政策优先"原则,提出"国内政治优先"的论断。克尔在德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基础上,揭示海军扩张与帝国主义政策这两个问题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结构、利益集团和政党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克尔的研究侧重社会史,强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重视阶级分析方法的使用,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克尔的研究表明,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书写在档案之外还应关注更广阔的经济、社会力量,兼顾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综合社会、文化、经济和观念诸方面并展现它们相互影响和交织的立体图景。  相似文献   
164.
纵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中的主体,从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辩证法的本质就是人的主体性",中经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再到哈贝马斯的具体的包含丰富差异的社会历史共在主体,主体在历史观中的作用和地位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流变的背后,深刻反映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问题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5.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4,1(1):24-27
毛泽东主张,经济学研究应该有哲学家的头脑,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研究工作。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全面地研究生产关系,既研究组织经济关系,又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学的任务应该是透过表面现象来研究和揭示人们的经济关系。研究必须坚持一般规律与具体特点相结合这一方法论原则,既坚持一般原理,又研究其具体实现形式,两者不能偏废,更不能对立起来。毛泽东关于保守与变革关系的论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了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改革富有启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科学,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6.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加大了工作力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比如,印发了成都市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即“十五”规划纲要,1 998年成立了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 0 0 0年在原市社科所的基础上组建了成都市社科院,社科规划评奖、课题调研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去年市社科院(社科联)科研办公楼全面竣工,今年市社科院已搬入新址…  相似文献   
167.
马克思视野中的应用哲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和价值方法。所谓科学方法 ,是指马克思研究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现象时所运用的方法 ,具有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所谓价值方法 ,是指马克思批判西方人文主义忽视对客观规律研究的局限性 ,吸取其强调人的价值的合理性 ,在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基础上 ,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它的价值。马克思对价值和价值理想的追求 ,既是一种尺度 ,也是他考察社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按照价值原则 ,按照人类自己的尺度和需要来认识和改造一切事物 ,包括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68.
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选择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或视点是多式多样的。从不同的哲学派别、体系、时期出发,人们的选择必定不同。从不同层面上看哲学基本问题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9.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