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135篇
世界政治   3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1343篇
中国共产党   1897篇
中国政治   2946篇
政治理论   989篇
综合类   20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869篇
  2013年   901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侦查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着他们存在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紧张的工作节奏、缺乏安全感、生活无规律、社会不理解等原因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相应产生,因此,要从思想、宣传、常识、预防和治疗入手,使侦查人员远离亚健康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2.
心理咨询是基层监狱对罪犯常用的一种心理矫治手段,是指监狱干警(通常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训练的矫正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通过与罪犯中的来访者交往,对其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启发和教育,帮助其消除障碍、重塑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特别提出了“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个体的人生和谐,以人生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每个人的和谐人生是小和谐,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是大和谐。没有较高比例和谐人生的有力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于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人生和谐,是每…  相似文献   
124.
心理控制源与警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警察的心理控制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市112名干警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的调查。结果:干警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人际敏感外,均高于国内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心理控制源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关系,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5.
毒品犯罪是在毒品犯罪人特有的犯罪心理作用下,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因素影响下实施的。因此,对于毒品犯罪的预防应从分析犯罪心理的特征入手,同时考虑滋生毒品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找出相应预防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126.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发生,是教师的良好期望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结果。此效应的产生决非偶然,在许多心理学理论中都能从不同角度找到其理论依据。在进一步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探究中发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7.
王倜  黄大力 《湖湘论坛》2007,20(5):98-99
美感不是因为审美主体强行通过把审美对象放到自己"实用的需要和目的考虑之外"即保持一定的"心理的距离"所产生的,而是源于审美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8.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信息传播者本人的特质、传播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受众的相似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他所提供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教育意图、所处立场以及与教育对象的态度差距都会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效运用其制度性权威、努力提高其非制度性权威;注意隐蔽其教育意图;同时站在社会和个人两个立场上;并注意与教育对象原有态度之间保持适当差距。  相似文献   
129.
数年前,美国人巴巴拉·费里兹(Barbara Freese)乘火车从北京向西行驶,穿越群山,驶向广阔亚洲大陆的中心,来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漠。当她望向火车窗外,那空旷辽阔的大地深深地震撼着她,偶尔能看到孤单的牧羊人领着一些羊群。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附着在黄土地和岩石嶙岣的小山上的这少许青草和灌木,何以提供足以养活所有动物的能量。沙漠上到处可以看到零星的工厂烟囱,这些工厂的能量来源并不神秘:曾经生长在这里的丛林提供了这些能源,并为中国留下了一大笔煤矿资源,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产煤大国。  相似文献   
130.
社会文化心理对政策执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既有对政策执行有利的一面,如有较强的认同和服从政策的文化心理传统;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人情关系经常导致政策执行走样。优化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提升我国政策执行力必须在政策制定上整合社会群体的心理需要,必须大力建设公众参与的执行文化,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政策执行态度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