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宇彤 《小康》2012,(7):108
人之初,性本善,不参与,应择言。在崔永元和湖南教育厅的实话实说中,湖南教育厅的错就在于缺少官方答复的情感技巧,以至于让民间公益组织的爱心无处安放走出《实话实说》栏目的崔永元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实话实说。前一阵子,他和湖南教育厅的骂战搅得舆论场沸沸扬扬。骂战起于崔永元的个人微博: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乡村教师培训八月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至·理名言。过了天命之年。相信多数人对此都会痛苦地摇头:人心叵测.何善之有?人之初——仅仅是它的伊始.它的本源和本质,该怎样去解码?  相似文献   
13.
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一个个声音传出了深厚的国韵,铿锵有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热衷学习国学,国学热成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大学生,再到普通老百姓,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相似文献   
14.
人性角度上的犯罪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初的时候,研究者把犯罪者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异质”的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天生的犯罪者,愚蠢者,性格异常者之辈,主张抛弃他们。近一百年来,出现了所谓“我们是否都是犯罪者”的想法,进而提出人是否生来就具有犯罪心理这一命题。本文引进自然科学中的“张力场”概念否认人性本善或本恶之说的片面性,认为在人性中同时存在善恶两极,二者在社会化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在这里犯罪被理解为恶)  相似文献   
15.
不扶又何妨     
李娜 《江淮法治》2014,(4):27-27
正每当看到一则则扶人者遭讹的报道时,我也会问自己:面对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从人之初,性本善出发,施予援手无可厚非,不求回报,只求对得起良心。但此时的我也不敢考虑是否对得起良心了,首先要考虑我的善行会不会被恶人利用,被讹上赔款还是个小事,摊上个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刑事责任则是一辈子的大事,而一旦善行被恶人利用了,那么我就无形中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其次如果我行善  相似文献   
16.
法诺之美     
《中国公证》2014,(9):F0003-F0003
正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善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它推动着我们每个人向好人、有良心的人发展,也推动着我们这个社会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发展。把"向善"一词纳入到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最重要的道德诉求,确定了我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重在撒播善行。《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灵中都有天使的一面,积德行善就是把自己天使的一面开发出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今,我们仰望着那些被神化  相似文献   
18.
冯小刚新作《私人定制》上映,惹来了无数恶评,有人吐槽。把电影的宣传语“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倒过来念,“成全自己,恶心别人”,能充分表达冯氏喜剧在今年大银幕上的口碑溃败。为了成全范伟的“清官梦”,私人定制公司按照客户要求,玩命儿腐蚀范伟,被葛优一行人“下绊儿”的范伟几经考验终于“把持不住”,一边流泪忏悔一边长叹:“群众里面有坏人啊!”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性本善”,但叫“清官不容易”,也不离题。  相似文献   
19.
法诺之美     
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是一个古老而普遍的话题,早至先秦孔孟,远至西方基督教,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在中国,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性善论"者居多;而在西方,基督教"原罪说"使"性恶论"得到普遍赞同。无论是秉持"性本善"的中国儒家思想,还是信奉"原罪说"的西方基督教义,作为历史的选择,这两种观点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祛除人行善恶问题的教化色彩还其自然色彩,人的本性就只是"利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