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9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8篇
法律   294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404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4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6,10(2):44-5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意识形态影响的衰落,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在世界恐怖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过去几年中,宗教型恐怖事件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甚至超过50%.从宗教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将继续是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左凤荣 《南风窗》2010,(8):82-83
如果俄罗斯的政治家有长远目光的话,他们应该继续对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实行怀柔政策,在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止一个民族个别人的极端行为升级为俄民众对该民族整体的歧视和排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中东"民主化"改造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认为“以中东为大本营的支持恐怖主义并企图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是美国在中东利益的最主要威胁。对此 ,美国确定了“反恐”与“民主改造”两手并举的中东新战略。美国希望通过对中东国家的民主化改造 ,扶持亲美的国家和势力 ,以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淡化伊斯兰教的影响 ,更好地控制中东石油资源 ,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目标打下基础。但是 ,受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东国家很难在政治意识与社会制度上走向美国式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7,5(6):62-68
自19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四次恐怖主义浪潮:无政府主义、反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在这四次浪潮中,虽然都穿插着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与前三次浪潮相比,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颠覆整体世界秩序的愿望,以及强烈的暴力和杀伤冲动。目前,恐怖主义正在向小型化、当地化、网络化的后基地组织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简析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布什政府转变国防政策和重新部署驻外美军,美国打算将主要任务是遏制朝鲜的驻韩美军,转变为可迅速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及全世界突发事件的机动部队,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开始扩大。2006年1月,韩美就“战略灵活性”扩大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朝鲜进行核试验,并未改变“战略灵活性”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美韩军事关系中的焦点,将对美韩同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Iraq war is the biggest experimental site of Bushism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ar there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spread of Bushism as a strategic model.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America's situation in Iraq.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 United has got into an unprecedented strategic haziness. In the security field, U.S. forces have dispatched large number of troops to carry out suppression and won frequent victories,but they are suffering stronger resistances. In the realm of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in Iraq is now und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bed order, but religious contradictions are on the rise,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become more fragile. Ove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ept increasing input and at the same time appeal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more assistance. Even though Iraq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re is a widening disagreement in America over "whether the U.S. is winning or losing the war in Iraq. "① Based on the major view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both China and oversea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ollowing three criteria are important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has succeeded or failed in pursuing its strategy in Iraq: the feasibility of strategic objectives, balance of objectives and means and adaptability of strategic means. Judg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criteria,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landing in a strategic predicament in Iraq.  相似文献   
17.
文明对话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2002年,文明对话作为一种新理念,将逐步在纷纭繁杂的国际关系中生根、发芽和结果。 2001年7月10日,文明对话问题国际会议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开幕。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在发给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应该大力宣传和普及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文化”。他说,人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应该在尊重  相似文献   
18.
“9· 1 1”事件已经过去近 2年了。它对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心理等领域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影响是深刻的。整个世界感到震撼 ,全人类为之震惊。“世贸中心”的倒塌 ,对国际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撼动着现代国际法的一些原则基础。“9· 1 1”恐怖主义袭击在国际法上的性质 ;使用武力行使“自卫权”法律问题 ;“非国家行动者”的行为与国家责任 ;刑事责任的追究及对策问题等 ,都需要认真地研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9.
林喜庆在《网络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文(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中指出,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的结合。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也成了恐怖分子新的武器和新的攻击对象。“网络恐怖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虚拟恐怖主义’’或“信息恐怖主义”。目前对网络恐怖主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社会和法律问题。何秉松教授的《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一书试图“以最简短的篇幅、最精练的语言向读者提供关于恐怖主义、邪教、黑社会的最基本的、尽可能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信息。”通观全书,我认为,此书不仅达到了这个目的,为我国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而且大大地拓宽了我国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标志我国理论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