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72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谢丹 《法制与社会》2012,(21):114-1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果的不断涌现,公民的法律意识正日益形成.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法律作为人民权利卫士的同时,也被当做肆意侵犯人民权益的工具.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民事诉讼领域中恶意诉讼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指出在该领域存在着的诉权滥用问题,并试从恶意民事诉讼的概念、成因、危害中探究防治恶意民事诉讼方法.  相似文献   
92.
诉调对接的机制与功能分流导诉——优先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诉调对接机制以分流导诉为前置,优先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基层法院通过详细调研和经验总结,预先设定了适宜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的纠纷类型。适宜以调解解决的纠纷应具有以下特点之一:多发性;私人性但同时  相似文献   
93.
诉讼是人类文明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成为其进行虚假诉讼、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恶意诉讼行为的专门而明确的规定.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亦未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恶意离婚诉讼行为的发生,固然有实体法上规定不够完善之处,但本文认为恶意离婚诉讼行为要更多靠程序法的完善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4.
恶意举报在群众举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在分析探讨了恶意举报类别、危害性、存在的原因基础上,建议完善法律责任制度,给举报者设定责任义务,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执法方式,从而减少恶意举报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在侵害商业秘密案件中,划定第三人的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界限时,尤其是认定善意第三人的法律责任,应当综合考虑并适当平衡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有关目标。美国《侵权法重述》《统一商业秘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都明确规定恶意第三人需要承担责任,但善意第三人则不尽相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规定恶意第三人需要承担责任,未明确善意第三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建议规定善意第三人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进行不侵权抗辩。  相似文献   
96.
本刊讯(通讯员许正勇)近期,靖西县在百色市12个县(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首开先例,成功向公安机关移交一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日前,靖西县有群众举报称,某设备公司代理人张某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取证,下达限期责令整改决定书。面对张某再三拒不支付所拖欠民工工资情况,劳动监察大队积极与县公安局做好沟通协调,按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果断  相似文献   
97.
惩罚性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之外一项独立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其适用并不能替代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当释明,要求当事人明确其赔偿请求的性质及其具体数额,进而作出相应的裁判.应当以"故意"作为惩罚性赔偿唯一主观要件.合理开支不应纳入惩罚性赔偿计算的基数,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惩罚性赔偿与罚款、罚金性质不同且具有优先受偿性,不因当事人已被处以罚款或罚金,而免除依法应当承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8.
99.
为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人的惩戒力度,《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建议在我国专利侵权领域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专门针对恶意侵权行为,并对行为人施以高出权利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金,旨在惩戒该行为人,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威慑力,以遏制该类行为的再发生。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利于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不可否认的是,惩罚性赔偿具有公法属性和制裁功能,与私法自治、合理补偿等传统私法理念有一定的冲突之处,因此,我国《专利法》若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当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赔偿数额、与相关责任形式的协调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以避免权力滥用之嫌。  相似文献   
100.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严峻态势和现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律体系的缺陷,《刑法修正案(十一)》因应时代、经验变迁中形成的未成年人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与固有生理年龄标准脱钩的现实境况,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在适用对象、范围、程序上的限制实为与本土现实、制度相协调。应处理好刑事责任年龄改革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遇措施的关系,双管齐下,共同构筑体系化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