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成都因房屋强制拆迁导致自焚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5名法学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书,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  相似文献   
42.
徐燕凌  马敏娜 《学理论》2010,(4):155-156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成为中国式悲剧的典型代表。她任性、天真、率直,保持了人类的童心;她孤僻、叛逆,具有诗人的气质,闪烁着一种纯美精神和理性的光辉,令人心醉神迷。  相似文献   
43.
《边城》在优美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沈从文想用“人性疗法”的理想来救治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但理智的力量却使作家在小说中自觉不自觉地展示了这种理想的内在矛盾,致使小说的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以来整个知识分子群落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44.
吴倩 《学理论》2008,(18):76-78
本文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下所理解的乐观主义悲剧,而是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历史的进程中大起大伏的个人命运悲剧。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主义。作者把感官功能作为真理的源泉,视为人物原生态的本性。  相似文献   
45.
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维 《求索》2007,(11):191-193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悯传统具有浓厚的文化承载意义,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审美情感。从目前来看,悲悯几成为一个被人们娴熟运用的美学名词,但却缺乏对这一极具中国特色概念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梳理,人们似乎忽略了这一概念后面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哲学深度。本文从王国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论《红楼梦评论》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悲悯”:一种具有建构功能的审美意识;悲悯的文化发生源于感动;探寻中国传统悲悯意识形成的文化哲学根柢。  相似文献   
46.
宁二 《南风窗》2007,(11):87-87
在中国,青春的悲剧性常常来自于残酷的现实,而不是身体的冲动。刚刚在南京结束的第四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当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电影人以剧情  相似文献   
47.
雨非 《检察风云》2011,(15):17-18
优生学早年“跑偏”,后又悲剧性地成为被政治玩弄的“傀儡”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好在它迷途知返,最终重归正道。  相似文献   
48.
罗茜 《传承》2013,(5):140-141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性命运并非指宗教意义上的命运,而是人类以有限抗挣无限时人类从其自制的悲剧性处境中编织悲剧,同时又无可选择地置身于生存的陷阱中,是人类悲剧性处境的投影,是人用有限对抗无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9.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其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几乎变态的弱者,是和命运及自己心里的阴暗战败了的悲剧性的弱者。最初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黄金,结果却用那黄金把自己锁住了,锁在了一个畸形的圈子里。对爱情、对金钱的欲望折磨了她一生和她一家。  相似文献   
50.
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南北分治,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极度黑暗混乱的时期。处在严酷政治风浪中的人们或待机而动,浑水摸鱼;或逃避山林,洁身自保。但对于那些处于权力斗争中心的人物而言,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命运就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了。北魏的节闵帝元恭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