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蒲玲 《法制与社会》2012,(14):13-14
药家鑫案在中国社会上曾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无论是从中国的法律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来说,都让人们产生了不少的思考。尽管此案已经过去有一些时日了,但是它们的研究价值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促使我们不断产生新的思考。前几日,记者柴静对药家鑫家属的访问让我们又再次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案子。本文站在犯罪、人情、法律三者的综合考虑中,旨在通过对药家鑫案另一角度的分析中,找到法律量刑中对人情之考虑的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62.
情理在中国传统司法中是在多方面被运用的,它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司法裁决中运用情理,运用情理获得案件真相,运用情理息讼止争,司法执行中运用情理等四个方面。基于裁决情理化体现了对社会价值的尊重,取证情理化体现了司法智慧与司法艺术,情理息讼体现了对司法目标的最终追求,司法执行情理化体现了惩罚与教化相结合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情理司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3.
当前国内的法律文化中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因素。从当代法律文本中折射出来的整体直觉的模糊思维方式,泛情理、泛伦理、非转化性的思维方式,以及非法利益价值取向等现象,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当下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4.
《论人生》     
《当代贵州》2011,(33):58-58
《论人生》一书总括了人生诸多方面的一些灼见和道理,既有对幸福、自由、理想、尊严的真谛的探讨,也有对为人处事方面经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种坦荡、高洁的人格。全书透露着作者对于美德的赞扬和对高贵人格的向往,正是这种独立、自尊、正气的“士大夫”式的人文境界和思想气质,使本书在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记述中显现出了精神上的高度。作者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平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把人生感悟、生命要义以情理交融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正是本书独特的生命力、感染力所在。  相似文献   
65.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纠纷解决制度,但现行立法的抽象性、模糊性,使得调解过程中容易出现依据援引不规范的问题。而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1],也要求不能一概"依法而调"。从传统民间调解制度及西方ADR制度中的调解模式吸收合理因素,如博采广汲,完善人民调解依据;吸收传统民间纠纷调处机制的合理之处;从比较法视角借鉴各国调解依据之规定等来完善我国的人民调解依据,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66.
重庆市合川区实施“德润工程”,以道德建设为切入点,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其做法值得借鉴。 弘扬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加上情感认同,真理力量加上道义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扎根灵魂。最美人物、平民英雄、凡人善举是社会的道德标杆,用这些身边事身边人,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地开展宣传教育,可以增进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使其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  相似文献   
67.
《新湘评论》2012,(15):35-35
推进理论大众化,首先要解决好为谁立论、为谁著说、为谁代言这一根本原则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服务人民大众作为价值归依,始终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坚持面向群众、心系大众,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有了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才能有服务群众的自觉自愿。要坚持思想上尊蜇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真心实意为...  相似文献   
68.
赵娓妮 《中国法学》2007,(6):92-109
本文以现存清代南部县正堂诉讼档案为基础,以涉及婚姻关系的案件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晚清四川南部县为例,试图对晚清四川知县的诉讼断案基本依据做一探究。文章并结合樊增祥著《樊山政书》中所关涉案件,对本文所涉及的清代南部县讼案的审断标准做一对比和界说。文章重点考寨了诉讼断案中两种主要的依据——"律例"与"情理"在知县审断案件中的运用以及二者作为断案依据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9.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社会信任和诚信危机逐步成为社会的焦点。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有别于企业和政府,在交织着关系网络的社会环境中,其诚信问题已然成为组织能否存续和发展的关键,因而研究非营利组织的诚信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当今,我们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部门法律体系日趋健全,执法司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为何仍不乏有乐于助人之人被告上法庭并被判败诉,药家鑫杀人案在对其判决关注的背后引发人们对道德的思考,小悦悦事件更是显露出人情的冷漠,道德的沦丧,道德本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及优秀文化传统,为何如此多的合法问题或者说不违法的问题却频频与情与理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