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09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何玄哲 《法制博览》2015,(8):211-212
惩罚性赔偿作为立法与司法实际过程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在知识产权侵权越发严重的当下正引起广泛的重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应用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认可,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也因适应社会各方面需求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8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公布,引起了一场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热议。针对惩罚性赔偿合理性的质疑,本文从社会法的角度探寻其合理性依据。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该领域予以确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主张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即仅限于不法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形,同时禁止纳入责任险的承保范围。关于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应当立足于该制度的立法目的进行合理的确定。  相似文献   
783.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揭露出科学的负效应,将现代社会风险滥觞的缘由归于现代化的自反性和由企业、研究机构、官僚系统形成的共谋型利益共同体的运作,却未指明风险社会的真正出路,其症结在于对资本决定性作用的忽略。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风险社会的根源是由资本所驱动的利益共同体的运作。大规模侵权是风险社会的一种极端表现。现行侵权法由于损害赔偿的救济力与震慑性阙如、因果关系的多维与错位等缘由无法对大规模侵权进行有效规制。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方法论,从资本的维度重审大规模侵权的成因与治理困境,适度扩张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缓和因果关系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784.
本文从法律与经济交叉的角度,运用法经济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食品安全法96条惩罚性赔偿规则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85.
最近几年,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我国法学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方面,学界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法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得出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实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86.
787.
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基本上不能适用于合同案件,极少的例外使得此种将惩罚性赔偿排除合同案件的做法具有了规则性的意义.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合同理论的变迁,在合同领域排除惩罚性赔偿的规则越来越难以取得理论的自洽,也终究背离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所欲实现的社会功能.因此,在现代社会之中,惩罚性赔偿已突破了不能适用于合同案件的禁忌,甚至呈现出扩张之势.我国亦应逐步在合同领域中引入一般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788.
789.
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崔明峰  欧山 《河北法学》2000,(3):124-127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上的一种法律救济措施。该制度与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崇尚的实际损失赔偿原则性格迥异。其目的并不是为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而是惩罚加害者,并威慑此类行为将来发生。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功能目的以及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裁量因素,并提出了该制度对大陆法上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0.
试论在我国建立处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呈现为英美法上特有的制度,具有惩罚制裁功能,有悖于传统的民法理念,但鉴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形,在民事法中建立这一制度又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实际上建立这种制度在我国还存在着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