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王淑君 《检察风云》2008,(19):76-77
玉器的艺术价值,也就是玉器的审美价值,通俗地说,就是这件玉器漂亮不漂亮.玉器的艺术价值,是由它的形式美、装饰美、工艺美,甚至玉器的残缺美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32.
郑振远 《前线》2009,(12):57-58
我国古代有皋陶造狱的传说,也有“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牖里,周曰囹圄”之说?《尔雅》解释“狱”谓之圜土,筑其表端,其形圆也。北京地区最早的监狱.可以追溯到战国后期的燕国,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  相似文献   
33.
战国初期,一次齐威王同左右的人谈起主管东阿的大夫和管理即墨的大夫,左右的人都赞扬东阿大夫,夸他政绩如何如何好,而对即墨大夫却极力贬损,说他把即墨弄得怎么怎么糟。齐威王听了这些议论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暗暗地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34.
历史上,日本与南洋(东南亚)地区的交流是通过海上交通、海上贸易的途径进行的,而日本战国时代的所谓"战国海商"和"引込町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文献和历史研究中的相关记述都较为粗略,反而是一些日本文学家在相关史料基础上,以日本战国时代与南洋地区经贸关系为题材、以"战国海商"或"引込町人"为主人公,创作了一系列历史小说,对相关的历史场景予以了重现和回忆.作为活跃于东海、南海商道上特殊的商人群体,"战国海商"与"引込町人"在日本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特殊的.这些小说对"海贼商人""引込町人"的掠夺贸易及对因之而盛的南洋"日本人町"的描写,是对战国时代日本与南洋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呈现,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历史上东亚—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值得我们从东方学及东亚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用文史互证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5.
王翦善终     
《党政论坛》2009,(18):42-43
王翦是战国末年泰国名将,成功地指挥过若干重大战役。在灭了赵、燕等五国后,为研究如何打好灭楚这一仗,秦王赢政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  相似文献   
36.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15厘米,宽5.5厘米~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调律器。整木雕制,器身中空为音箱,据两端弦孔,原张施五弦,出土时弦已朽佚。器身绘有神人跨龙飞天和十二凤鸟图案传说夏后启上天得乐和皇帝命伶伦仿凤鸟定十二律,  相似文献   
37.
《学理论》2016,(8)
商於古道是中国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和岭南的交通要道。它因拥有沿河溪成路的优越地理条件,在上古人们自然踩踏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出于军事需要,秦楚两国在该条道路上修建城池、关隘,使其成为一条军事、商业要道。  相似文献   
38.
熊剑平 《各界》2014,(2):79-82
苏秦(?~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川洛阳人,受封“武安君”,战国时著名的战略间谍。苏秦出身普通,后来因“游说诸侯以显名”,并在战国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9.
战国时期论体文创作日渐丰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章体式,主要有语录式、对话式、寓论式、专论式、解注式等多种。其中对话式可分为普通式、问答式、问对式和设问式;专论式可分为立论与驳论两种,难体文是战国驳论文中特殊的一种;解注式可分为另文作注和同文自注两种,储说式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体式之一。战国论体文中常以记言部分为主体,善于运用形象的事例或事象进行喻证。这些文章体式日渐成熟,为后世论体文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40.
战国时的赵括是个悲剧性人物,他作为赵国的大将军,率四十万大军与秦将白起作战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疆场,从而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年话柄,可谓身败名裂,给后世用人留下多方面的启示。据宋代学者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当时有四个人对赵括作过评价。第一位是秦国的应侯范睢,他派人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不过,这个评价乃是一计,话是反说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赵王中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第二位是蔺相如,他劝赵王不要用赵括,说:“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