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孟红 《党史文苑》2014,(5):28-34
正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活动。直至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雷锋精神仍然在中华大地上被提倡和盛行着。那么,雷锋是怎么被树为典型的?谁是最早宣传雷锋的人?这些在当年并不算什么新闻,而今天道来却是十分珍贵。陈广生:中国第一个写雷锋事迹和宣传雷锋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92.
祝茜 《法庭内外》2010,(8):62-62
继《潜伏》之后,一部红色经典谍战剧《延安锄奸》不久前现身荧屏。而发生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场官司将《延安锄奸》的一位主人公引入公众视野。官司缘起于报告文学《枪杆子1949》一书,书中有着寥寥一句表述:"公安局副局长陈博是特务。"书中的陈博在现实中叫"陈泊"。  相似文献   
93.
唐金栋 《台声》2014,(9):75-75
8月25日上午,第七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团成员杨树清(报告文学作家、台湾金门大学驻校作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姜贻斌的引领下,从湘西凤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湖南洞口县高沙镇寻根,为“阿背”(杨树清称其父亲杨国淇为“阿背”)实现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杨树清跪拜在家乡的土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阿背’呀、‘阿背’呀——今天儿子替您回乡了、我们回家了,83年您从未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一定把家乡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人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梁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的哀思,您请安心、安启、吧……”  相似文献   
94.
李炳银 《中国监察》2009,(12):62-62
这两年里,尽管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郑筱萸一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和追问并没有消失。而在郑筱萸之后,又出现了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等一些大大小小的腐败案件,真有人“不怕杀头”而“前腐后继”。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堪忧,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95.
报告文学边缘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大型综合文学期刊逐渐放弃报告文学,即使是报告文学专门刊物也惨淡经营,难以为继。高质量的报告文学也越来越少了,报告文学已逐步被边缘化了。本文试图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文化思潮的转变,读者期待视野的尴尬以及新媒体对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消解等几个方面分析报告文学边缘化的根源,以期引起文学界的关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报告文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96.
97.
98.
薛晨 《江淮法治》2008,(6):61-61
西方神话中有个故事:魔鬼闯入猪群中,结果一群猪全奔下悬崖摔死了。当魔鬼闯入人心,人会怎么样?会不会实施犯罪?2007年6月付梓的《心魔》,不仅是一部严肃的具有新闻色彩的调查报告,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心理疾病患着犯罪问题的报告文学,书中众多活生生的变态犯罪事例,无疑在告诉广大读者,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9.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近日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不得刊登“含有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社会批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内容”,经鉴定属非法出版物的,要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100.
蒋建国 《新湘评论》2007,(11):47-47
我认识魏华政君,是在20多年前他脱下戎装担任娄底地委组织部长后。初次相见,他给我的印象是:军人,直率,正派,宁静,不怒自威。由于这风格,加之经验和好学,他很快便成为了上下颇为认同的组织工作者。那时,正流传着一篇颂扬组织工作者的题为《圈》的报告文学,《圈》中写到:“组织工作者就是这样一些人:威严、权重、平凡、寂寞。他们开掘生命的能源,而当生命流光溢彩的时刻,他们却消退在朦胧的烟霭中”。“容易把人生看得太透,也容易看得太淡”。这些话,我以为用在魏君身上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